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仡佬族:"打铁仡佬"闻名于世 打竹秀球需密切配合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20:06  新浪体育

仡佬族:"打铁仡佬"闻名于世打竹秀球需密切配合

  仡佬族概况

  仡佬族共有6万余人口,居住非常分散,除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外,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仡佬族虽然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仡佬族:"打铁仡佬"闻名于世打竹秀球需密切配合

  仡佬族民间传统体育

  仡佬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打竹秀球和抢花炮、打磨秋。以打竹秀球最为出名。

  打竹秀球:又称“打篾鸡蛋”,流传于贵州遵义、仁怀一带仡佬族民间。在山间和田野举行的一种集体体育竞技游戏。竹秀球是用竹细篾编的小球(一般多用斑竹、金竹、楠竹,先劈成篾片,削去竹黄,而后手编),大小如拳头,内塞稻草、棉花、碎布,呈鸡蛋形(也有大的如足球)。有的地区有实心竹秀球和空心竹秀球两种,空心竹秀球内装铜钱或石粒;一般重量不超过250克。比赛场地简便,参加者分两队比赛,人数一般每队4—8人。其打法有“过河”、“换窝”、“进缸”、“盘子”、“呆子”等。打笔下秀球方法略似排球,场中有分界线,参加的人数两边相等,多为三人、五人、想间对拍、对打,必要时也可以脚踢。打不过界,或沾身体均为输球。这项体育活动除参加者技巧娴熟,最重要的是现队之间的队员要密切配合,默契。是锻炼弹跳、臂力和耐力一种好形式。

  牛撵牛:类似体育项目的长跑,所不同的是牛撵牛是追物长跑。是仡佬族民间独具情趣的另一项竹篾球运动,一般选在旷野进行。活动开始时,开球者极力将竹篾球向远处抛去,越远越好,然后参加运动的人都紧跟着去追,谁抢到一也马上抛出去(方向不限),大家接着去追。人在向外抛球的时候,都要自报抛球的次数,次数越多,成绩越好。每次往复抢球、抛球往往要跑一、二十公里,是锻炼耐力和速度的一种方式。  

  抢花炮:仡佬族一项集体比赛项目。比赛双方每队男子10人上场。“花炮”是一直径为5厘米,重40克—50克的金属圈,上缠红布(或红线)。比赛场地的边线长60米,端线宽50米,中心为发炮点。两端线中部靠外各设一个6×4米的炮台,内置一个花篮。一方队员抢到花炮,进入对方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即可得一分。以积分多者为胜。

  打磨秋-置横木于木桩上,横木两端各坐一人,作上下盘旋运动。

  仡佬族的音乐

  仡佬族的音乐以歌曲为主,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古歌、哭嫁歌、孝歌、苦歌、打闹歌等多种形式。古歌是在重大的祭祀场合才会唱,其歌词较长,有固定的词句和顺序。酒歌采用对唱的形式,主方起唱,客方接唱,如此轮番。哭嫁歌主要流行在黔北仡佬族地区。主要抒发新娘离别亲人时的依依不舍而又怨恨惶恐之情。仡佬族常用的乐器有铜鼓、唢呐、二胡、萧、锣、笛、芦笙等。其中仡佬族传统乐器是泡木筒和铜鼓。泡木筒,是簧震类气鸣乐器,它是用泡木桐树干掏空木芯而制成。演奏时,口含吹簧片竖吹,手执管身,手指按孔,发出圆润厚实的音色。每年在吃新节上要吹奏泡木筒。铜鼓在仡佬族历史上曾即是乐器又是礼器。后因社会动荡变迁,仡佬族的铜鼓逐渐流失,仅有一些有关铜鼓的残俗和传说留存民间。

  仡佬族的舞蹈

  踩堂舞:又叫踩台舞,是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仡佬族老人辞世之后,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因系在灵堂前跳舞,灵堂又通常设在堂屋中,故名为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为男性,三、四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摇铃、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歌。舞蹈时身体微曲,来回跳跃,舞步右脚落地稍重,成蹉步。舞蹈过程主要靠队形的变化来完成。队形变化有“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

  牛筋舞:广西隆林县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庆祝,祈望老人健康长寿。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亲属。主跳者背一个竹编蒸笼,笼中放只空碗,手执一条30多公分长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设法敲响笼中的碗,敲响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挡住落地,陪跳者也要被罚饮酒一杯。舞毕,将数斤鲜牛肉和牛筋献给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犹如牛筋一样坚韧有力。

  狮舞: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高台,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

  舞狮以锣鼓和唢呐伴奏,乐师敲出一定的节奏,舞者随乐器的节奏前进、后退,或者翻滚腾越。孙猴和笑脸和尚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的动作十分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与和尚、小狮与小狮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所表演的技巧,都有生动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鳌鱼吃水”、“雏鹰展翅”、“鲤鱼晒肚”、“仙猴摘桃”、“叠罗汉”等,一个舞狮班有时可连续表演四五个小时。有些动作使人屏息敛气,怦然心动,有些动作又滑稽可笑使观众忍俊不禁。

  仡佬族民间传统节日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及其他所有节日,都要宴请宾客,均要做粑粑。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粑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献新人”。

  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都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采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