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怒族:来自云南的古老民族 喜歌乐舞溜索渡怒江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20:15 新浪体育
怒族概况 怒族是云南的一个古老民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怒族人口较少,总人口共有28759人(200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有自已的语言,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通话。 由于长期和傈僳族相处,怒族普遍通晓傈僳语。无自已的文字,过去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一些重大事情发生时,都以原始的刻木、结绳方式来作记录。近几十年来,大部份怒族能使用汉语,中、青年的大都能使用汉文。 怒族民间传统体育 怒族人民喜歌乐舞,酷爱传统的体育活动。由于他们居住的环境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富有开拓精神的怒族同胞,用智慧和勇敢创造了只有怒江两岸才有的溜索渡怒江办法——溜索渡江。如今溜索渡江作为交通工具,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一种民间体育项目却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溜索:是怒族的相邻的傈僳族两个民族青年非常喜爱的一项显示勇敢和考验意志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独具特色、最让人叹为观止、最富刺激性、最富挑战性的体育项目。 溜索运动最早源于当地的交通不便。由于怒江沿岸高山峭壁,危岩嶙峋,江中水流湍急,落差极大。特别是在雨季,想从河这岸过到对岸,非常艰难。于是溜索便成了当地人渡江工具。本事高超的人,不仅可以溜渡人,而且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久而久之溜索便成了一项体育运动。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是用一根溜索横拉过江面,两端在江两岸固定,溜索基本保持平直,没有多大的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陡溜需要有来往两根溜索,因有一定的斜度,所以溜渡比较省力,速度也快;但雨天过滑,容易被撞伤。溜渡斜索时要将溜板扣在溜索上,把一条三米多长的麻布溜带从溜板孔中穿过,向臀部、腰部各绕一圈,最后一圈系在脖子上,然后用手紧扶溜板,用力蹬溜索上的柱子,顺势下滑,霎时间便可溜过江面。滑到江心时,随着溜索上倾,溜板会速度变慢,甚至停止、回滑。这时则需要溜索者脚手并用,直到对岸边为止。 近些年来,虽然交通已经便利了;但溜索数量不减,而且全部都改装了钢索。每逢节假日,怒族和傈僳族青年男女,经常聚在一起,你追我赶进行速度和耐力的比赛。 跳竹:怒族特有的体育运动,广泛流传于怒族民间。是一种就地取材,操作简单的练跳高的方式。练习时,只要把一根青竹两端插在地上,使青竹弯成弓状,练跳高者从竹杆最高处跳过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很有实际用价值。 除上述两项特有的体育项目外,怒族民间也有射弩、摔跤、打秋、登山、”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形式和方法都和当地的傈僳族、普米族、纳西族相似。只是在比赛活动日期上,与其他兄弟民族不同。如:怒族的射弩活动多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届时当地怒族群众都要到一个山洞里,向“仙女”献花、献粮种,祈保丰收、平安。入夜,歌舞、电影、电视晚会结束后,人们便开始痛饮米酒,唱歌跳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次日,在进行大型舞的同时,还组织了划独木舟表演和弩弓射击比赛。 (射弩: 在我国南方的瑶、傈僳、怒、苗、彝等民族中,都有着悠久的使用驽的历史。他们不仅用弩守猎,还将弩作为装束和定情的信物。) 怒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 怒族善于演奏乐器,琵琶和口弦尤为普及。男女青年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比亚”和“拟力”两种怒族乐器来“弹”。怒族青年自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她弹响怀中的“达比来”倾诉心中的秘密。女青年听到求爱,会吹起“拟力”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可以“弹”,他们都能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未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削拉格:怒族劳动歌曲,因歌曲中有衬词为“削拉格”而得名。流传于云南 贡山一带怒族民间的《拉船歌》、《打麦歌》、《打荞歌》均属削拉格。 怒日拉:怒族山歌,流传于云南贡山等地,爱以藏族影响,歌词中常有藏语夹杂其间,有独唱、对唱两种形式,如:歌曲《尼莫》、《芒锅卡》等,都是怒族的山歌。 怒族的歌舞。舞蹈受生活、生产等条件的限制,多为摸拟动物活动,可分为表现动物形象、反映生产活动两大类。 表现动物形象的舞蹈有《猴子搬包谷》、《乌鸦喝水》、《母鸡下蛋》、《鸟王》等:反映生产活动的舞蹈有《打猎》、《收小米》、《找竹叶菜》、《洗衣》等。无论那类舞、都以节奏鲜明,模仿逼真为特点。 怒族民间向有祭天祈祷丰收的习俗,所以最常见和舞蹈是礼俗舞蹈《祭天舞》。 祭天舞:广泛流传于怒族聚居区福贡和贡山等地。多在秋后露天举行。届时要在村寨后挖一土灶,由祭师背起一面用圆木挖空而制成的木鼓,边敲边舞,众人紧随其后绕灶而舞。每绕一圈,停下进食一次,如此多次反复。过去民间请巫师治病时也跳这个舞蹈。 怒族民间传统舞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称:“达比亚”,一类称:“嘎”。 欢歌乐舞,是怒族年节里的重要内容,一株高大无比的核桃树下,怒族歌手拔弄着琵琶琴弦,吹奏着金竹做的短笛。在优美的伴奏下,盛装的男女围着一圈,跳起古朴形象的传统舞蹈。怒族人民在年节里演出的音乐舞蹈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有表现怒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舞,有模拟动植物情态的舞,还有表现怒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舞。这些舞蹈是怒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再现,是怒族人民创造灿烂民族文化的生动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怒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怒族人民在新年表演的音乐舞蹈,不仅是人们紧张劳动后进行娱乐休息的好形式,而且已经成为他们赞美生活,增强民族团结的一种积极意义的文化艺术活动了。 怒族民间传统吉祥物 怒族称怒族琵琶为达比亚,称一种民间舞蹈为达比亚,所以将达比亚视为本民族的吉祥物。 有人认为:怒族喜爱鲜花,并专门有鲜花节,因此鲜花也是怒族的吉祥物。 怒族民间传统节日 怒族的传统节日有:仙女节(又称“山母节”、“鲜花节”)、怒族年、春节、祭谷神节、祭山林节、求雨节、尝新节等。信仰基督教的怒族还过圣诞节等宗教节日。其中,“仙女节”已逐渐成为当地多民族共同欢庆的节日。 同怒族杂居的傈僳族、白族,以及同怒族杂居藏族所过的节日期皆不相同。一般多在元旦前后或在春节前后。 岁首清晨,怒族山寨的羊角号“嘟,嘟”齐鸣,人们争先赶到公共场所。男青壮年们以树叶、藤圈、木片为靶,举弩劲射;或赤裸着上身,腰间扎着彩带,进行力量、技巧的竞赛—摔跤。 届时,“转秋”架下,妇女们甩来荡去,忽而象彩凤钻入云空,忽而又如大雁扑面而来。这些精湛的表演,不时引来一片欢声笑语,激起热烈的喝彩。谁成为优胜者,谁就会得到长者的鼓励,群众的敬佩。人们会推举一位受尊敬的老年人斟满一杯红色的高梁酒,来向优胜者敬酒;姑娘们则会跑出人群,献上精心缝制的花挎包;民间歌手们当即即兴歌舞,用歌声向优胜者祈祷,将他们视为山寨里的英雄。 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统当区的怒族群众,以喜悦的心情欢乐庆自己的节日—鲜花节。 在怒江峡谷中,距县城二十多公里,不通公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当地怒族群众都要到一个山洞里向“仙女”献花、献粮种,祈保丰收、平安。时值春回大地,鲜花盛开,鲜花节因此得名。 节日这天,怒族的男女老少近千人,从驿路上,从人马串桥上,从溜索上,或驾着独木舟来到统当的撒打乡欢度佳节。争先恐后的向山洞里一尊象征仙女的钟乳石献鲜花,献种子,点灯祈祷。同时用器皿争相接流经“仙女”身上的涌泉圣水互相敬酒祝福。入夜,电影、电视晚会后,人们痛饮米酒,唱歌跳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次日,在进行大型舞的同时,还组织了划独木舟表演和弩弓射击比赛。 新浪体育独家图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