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刘翔为奥运而生 王治郅:为奥运效力是我最大动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02:01  燕赵都市报

  距离2001年7月13日那个令国人激动的日子虽然已经有6年,但只要回想起来,仍有无数镜头刻骨铭心———在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在响彻世界的欢呼声中,何振梁先生那张泪流满面的脸以及那段从心底里流出的陈述:“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

  ONE WHOLD,ONE DREAM

  2001年7月13日,一个令炎黄子孙都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晚上从遥远的莫斯科飞来喜讯:北京击败所有对手,赢得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2007年7月13日,又一个值得每个炎黄子孙珍藏的时刻,北京成功申奥六周年。

  六年,它见证了一个东方大国对世界做出承诺后有条不紊的精心筹备;六年,它见证了一个东方体育强国悄然崛起;六年,它见证了一个现代中国对奥林匹克殷殷期盼。

  六年前,北京申奥成功一刻,我们可以呼朋引伴彻夜不眠为北京干杯,我们可以将油彩涂到脸上身上驾车狂奔抒发心中狂喜,也可以身披国旗,在申奥之夜拍照留念。"7.13"之夜,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与北京奥运共振,相信每位心中都是充满骄傲和光荣。

  奥运会,作为全世界运动员四年一次的体育竞技,除了倡导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是人类四年一度的和平聚会。因此,做好东道主以及向世界如何展示自己往往成为一届现代奥运会成功与否最鲜明的标志。

  ONE WHOL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这是北京向全世界发出的最深沉的呼唤,最诚挚的邀请,最美满的祝福。

  六年,弹指一挥间,2008的步点越来越紧迫了。一年后,无论你是在奥运现场,还是在现场之外,别忘了我们是东道主。2004年,我有幸采访了雅典奥运会,奥运比赛固然精彩,但我独对刚进雅典城乘地铁时与一对老夫妇的对话印象深刻,老夫妇是卫城居民,一路上和我聊他们年轻时曾到过中国的天津、塘沽,下车时挥手微笑道别。老夫妇的微笑之所以成为温暖记忆,是因为雅典市民为躲奥运几乎让雅典成了空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报记者栗强)

  何振梁写好遗嘱去申奥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1时55分,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决定2008年奥运举办城市的投票。22时05分第二轮投票结束,投票最后的统计结果出来了,负责监票的总协调员、来自塞内加尔的委员姆巴伊将结果装进信封,然后迈步走向主席台中央的萨马兰奇。

  何振梁的眼睛死死盯着姆巴伊的表情,他急切地想从好朋友的脸上看出点什么。姆巴伊面带微笑,似乎充满暗示,又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萨马兰奇与姆巴伊交谈几句后,接过信封向宣布台走去。此时,何振梁追寻的目光正好与萨翁对上,萨翁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何振梁明白,北京至少已有99%的把握。

  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会场中一片沸腾!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欣喜得狂呼出声。而何振梁再也忍不住激动的泪水,与身边来自中国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相拥而泣。

  申奥成功回到北京,人们把“申奥功臣”的称号送给了何振梁。对此,何振梁却说:“申奥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胜利。它属于所有参与了这项工作的人,属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只是尽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为了申奥成功,何振梁确实做到了全身心投入。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时,宣布结果的前一天,何振梁的夫人悄悄地把一盒药塞到他的兜里,同时还委托另一位委员在现场关照一下何振梁。何振梁说:“老伴儿是担心我的心脏。如果北京成功了,我兴奋得不得了,也许会犯心脏病;如果北京不成功———我从来不说失败———如果不成功,我会十分难受,心脏肯定也受不了。她为此准备了三种方案,一是能贴在胸口上的药;二是喷的药;还有一种是丸药,托一位来自日本的委员拿着,万一我发生什么事情,希望他能及时往我嘴里塞一粒。还好,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的心脏还是比较坚强的。”

  坚强的心脏和不变的信念支撑着何振梁投入了第二次申奥工作。由于年岁已高,他甚至提前写好了遗嘱,以防万一。何振梁并不愿意把那称之为“遗嘱”,他说,“那是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幸运的是,那封信至今都没有被打开过。

  (张琳)

  刘翔,为奥运而生

  2001年7月13日的刘翔,在北京的国家队训练局度过了自己18周岁、成为成年人的第一个生日,他看着电视里申奥成功的激动场面,电话里是父母传来的生日问候。

  “只能说,我和奥运会太有缘了。”刘翔感慨万千。他的拥趸们在网上给他疯狂地祝寿,称他“为奥运而生”,甚至连搜狐网,也专门选择在昨天为他开通了个人博客。

  “妈你生我生得太巧了”

  刘翔清晰地记得当年的13日发生的情景,作为一个刚刚战胜了“亚洲栏王”、师兄陈雁浩的毛头小伙子,战胜师兄的欣喜远大于对奥运会的渴望:“我也没想到我会跟奥运会有关系,因为什么国际大赛冠军都没有,当时真的太普通了。但是电视里看到直播时,我也跟着激动得不行,因为那个气氛,大家都太兴奋了!每个人都忍不住跳了起来。”

  也正是自2001年起,刘翔对自己的生日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他挺骄傲的。想起那个生日,他冲着母亲嚷嚷:“妈,你怎么生我生得嘎巧的啦?那天后来几个人都说我很幸运啊,申奥成功全国都在庆祝,就跟在给我庆祝生日一样!”

  “申奥成功10周年庆时我还在跑”

  他从不愿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他会如何如何,总是以一句“到时候尽量跑好”来敷衍外界的注视,但事实上,他一直在尽力,一般的小比赛他都不愿意放弃,何况这样意义重大的比赛?“我希望我能跑到12秒85,这是我的目标。”在给自己24周岁的生日献上了一个“洛桑三连冠”厚礼前,刘翔难得地给自己许下了生日愿望。

  “生日本身都是次要的,也就是吃吃饭之类的,重要的不是这些形式,而是别的,”刘翔跟父母聊天时这么说,大家也都明白他说什么。他母亲就很支持:“男孩子么,事业为重,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有点帮他着急‘另一半’的问题,但现在不会了,就让他跑吧,跑完伦敦奥运会也才30虚岁,这些年,就算是把刘翔给国家做儿子了,等到了30岁之后,我要把儿子抢回来。”她说,那个时候她给刘翔的生日祝愿就要变成“你得32岁左右给我生个娃娃”了。

  (陈宏)

  邓亚萍回忆申奥时刻“比我拿奥运金牌还兴奋”

  邓亚萍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不过,昨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邓亚萍透露了自己第三次最难忘的落泪经历。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奥运冠军都激动。”

  北京两次申奥,邓亚萍都是作为运动员代表,担当申奥形象大使的重任。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邓亚萍回忆说。“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跳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曾晶)

  王治郅回忆申奥时刻

  半个月前,八一男篮队员、国家队主力,曾经因种种原因滞留美国4年多的王治郅,郑重地接受了本报的专访。作为一个与自己的祖国有过误会的中国人,一个体育运动员,曾经亲身经历、亲眼见证过中国申奥成功的大郅,最终选择回归,这本身就说明了祖国在他心中的位置,奥运会在他心中的位置。

  ■大家拥抱在一起

  记者:申奥成功那天,那一个情景让你记忆最深刻?

  王治郅:就是听到北京两个字的时候,当时大家都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都在那里愣着,然后才一起拥抱在一起。记得当时从椅子上蹦起来,感觉大脑里有股血往脑袋上涌,这么多年,就一次这样的感觉,太激动了。

  记者:那个疯狂激动的时刻过去后,还有些什么难忘的细节?

  王治郅:本来我们约好了到时候要一起做一个庆祝动作,结果当时我们都忘了,站起来后就开始拥抱,不管是谁,见人就抱。

  记者:为奥运会效力,从始至终以只是你最大的动力吗?

  王治郅:应该是。我们这些运动员,最大的愿望就是打世锦赛和奥运会这样的大赛,希望可以表现得好一些为国争光。所有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都很有限,都希望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事情。(陈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