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青年报:对北京两次申办奥运的再思考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12日11:04 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人们都深深沉浸在欢庆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喜庆气氛中,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叩响北京的大门,全球华人犹如期盼一个盛大节日那样,热切地等待着它的到来。 中国人对举办奥运会抱有强烈情感,其原因是把它看作是历史嬗变的象征,看作是中国从古老走向青春、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象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是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的梦想。 事实上,由于奥运会在当今世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声誉和作用,所以能否成为奥运会举办国,的确在客观上被赋予了代表国家国际地位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政治内涵。各国在申办奥运会过程中所出现的激烈竞争,实质上也就是各国在国际政治形象、经济发展实力和潜力、人文历史传统、科技教育水平、社会发展与国民素质诸方面的竞争。同时,自法国人顾拜旦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奥运会设计的一些典仪形式如在颁奖仪式上升金牌获得者所在国国旗奏该国国歌等,也都强烈地激发着各国运动员和各国公众的爱国情愫。 联想到自现代奥运之始,中国恰恰步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事实;联想到自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首次发出举办奥运会的呼声,中华民族为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而饮泣咯血的奋争;联想到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这些民族精神的启蒙者渴望中国人强身健体以御外侮的呐喊;甚至联想到由于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原因导致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奥的受挫……更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步走入世界、渴望世界了解中国的迫切心态,所有这些,都像百川入海一样,汇成了北京代表全中国公众和所有海外华人申办2008奥运会的热流。这一洪流所显现的巨大民族凝聚力,十三亿中国人在其中所表现出的热情、渴望、力量与智慧,都是在我们民族振兴的进程中所仅见的。它冲击着世界也感动了世界。含蓄素来是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内敛的民族,在申奥的挫折与成功中所迸发的浓烈情感,那种亿万人同悲同喜、万众一心的心态怎么能不让世界吃惊呢?难怪奥运评估团在进行客观公正的抽样调查后会宣布,在被调查者中,有98%的人支持“申办”。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任何一届、任何一个申办城市的公众支持度。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以上述的历史因素与情感因素去阐释和分析中国申奥成功的原因仍属片面、表层和肤浅。中国取得举办奥运会资格,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受到普遍尊重和信任的结果。如果我们把1993年申办奥运受挫和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加以对比,就会更加鲜明地看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次申办奥运北京虽然惜败、悉尼胜出。但这一结果并不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不具有巨大影响。相反,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当时的国际环境,并且把北京第一次申奥仅以两票之差的结果置于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中,就会发现:那次受挫,虽败犹荣!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客观上对中国申办奥运非常不利: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所谓“经济制裁”尚严重存在;其次是前苏联与前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解体,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抱以观望与怀疑……首次申办奥运会的北京在前几轮投票中的得票均占优势,只是在最后一轮方才以微弱的两票之差负于悉尼。这种结果让我们流下了热泪,恐怕也会让某些西方政客惊出了冷汗。因为这种结果等于是以一种特殊方式在证明:中国在世界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也同样在昭告世人:中国以奥运主办国的身份大步迈入世界体坛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 从1993年到2001年,时隔8年,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内,改革继续深入,开放不断扩大。不仅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半,交通、通讯、场馆、环境建设更加完善,而且民主法治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到了巨大进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的北京,在2001年GDP就已达到24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一国两制”框架内,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良好有序的社会状况,不但印证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信誉和美誉。在国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面前,中国不但采取了有力措施和相应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维护了本国的经济稳定,而且还以稳定汇率的实际行动对那些处于“风暴眼”的国家伸出了友善之手,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的蔓延。在中国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维护地区稳定的巨大作用和负责态度,得到了相关国家的极高评价,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背景,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才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我们平时总爱说“站在巨人肩上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两次申办奥运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巨人不是别人,就是日益强大的祖国,就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焕发出无穷智慧和力量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