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古希腊马拉松奔死者体能惊人 政治化奥运自古有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0:42  足球-劲体育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就是和平的象征。其实,奥林匹克一开始就充满着血腥。不错,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比赛期间各国要休战。但在奥林匹克上所竞争的,是尚武的精神,是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意志。这是当时希腊各小城邦的生存之本。当时的体育,也是一种政治。

  首先,奴隶和外国人按法律不能携带武器,不能到健身场进行体育训练。从事体育训练的,是男性公民。这其实就是一种特权阶层的贵族教育。第二,只有希腊人才有资格参加奥林匹克比赛,其他民族全被排斥在外。希波战争是历史上第一次名副其实的“文化战争”。这一“文化战争”的一部分,就是体育。希腊人骄傲地认为,他们作为自由人,每天从事严格的体育训练。这是波斯那些奴隶般的臣民们做不到的。最后希腊人以少胜多,出乎意料地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大军,显示了自由人的优越,也证明了体育和自由的直接关系: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必须具有用自己的肢体捍卫自己的自由的能力。第三,奥林匹克中体现的竞争意志,也全在战场上派上了用场。马拉松的故事大家已经熟知。有人说,雅典那个传令兵,在马拉松之役胜利后奔跑四十二公里报喜而累死,精神可嘉,但也说明当时的人没有现代运动员的职业训练。这一说法,只能说明现代人的无知。当时的希腊步兵的体能,大概多数都像是十项全能运动员,每天刻苦训练。那位跑死的兵打了一天仗,其盔甲就有六十多斤重。这样负重拼杀一天,居然还跑了个马拉松,又没有人在路上给他送水,现代运动员谁行?

  更令人敬畏的,还是另一不太为人所知的故事:斯巴达和Argos交战。双方说好,各出三百人决一胜负。哪头的三百人赢了,另一头就服输。结果,这六百人就杀了起来。杀到天黑,Argos还剩下两人,斯巴达剩下一人。当时已经伸手不见五指,Argos觉得自己赢了,天也黑得不可能再战,就回家了。斯巴达那位战士,则坚守岗位。第二天,双方都来看到底谁赢了。可惜发生争执:Argos说他们是二对一,是胜方,斯巴达则说他们是坚守住阵地的一方,对方逃跑了,失败了。争执不下,于是倾力再战,结果斯巴达胜。可见,当时对待战争,就像球赛一样,没有十二个踢十一个的道理。在最关键时刻,还是斯巴达人显示了坚韧不拔的竞技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的兴起,也和战争有关。法国人自拿破仑以后,就没有独立打赢过一个欧洲对手。顾拜旦童年经历了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年轻时代,他一直追寻法国失败的原因,后来得出结论:法国在军事技术等方面,并不输普鲁士。输就输在法国人在精神上已经没有了希腊以来的古风,由此他开始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并对英国、德国、美国的体育教育十分倾心学习。

  现代奥林匹克开始后,马上赶上一战和大萧条,并不甚景气。奥林匹克真正成为世界注视的中心,还是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1931年国际奥委会把主办权给德国时,并没有意料到希特勒的上台。而在1936年时,希特勒已经开始推行他的种族主义政策,当时各国也在讨论是否应该抵制。美国是在最后一刻决定参加的。结果,此次奥运会,开了奥运会政治化的先河,被希特勒利用作为宣扬他的意识形态的工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运会越政治化,就越吸引人。柏林奥运会实际上也是通过政治化提高了奥运会的地位。这是第一个实况转播的奥运会,第一次采用火炬接力。纳粹的御用制片人里芬施塔尔(LeniRiefenstahl)则以高超的摄影技术把赛事捧红。不过,最为精彩的是,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当着希特勒的面连拿四枚金牌,使文明社会和希特勒至少打了个平手。

  等二战结束后,这一柏林模式被继承,奥运会马上就成了冷战的一部分。苏美两大阵营,就像当年的斯巴达和Argos一样,每隔四年(如果算冬季奥运会就是两年)就派那么几百人比试一下。大家不用动核武器,甚至没有打过常规战争。奥运会就是战争,这样的奥运会,能不好看吗?也恰恰是这种冷战,催生了以兴奋剂为中心的苏东体育王国。

  冷战过去,奥运会再不是斯巴达和Argos各派三百人决胜负的盛会了,价值自然猛跌。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奥运会的收视率大为下降。体育越来越商业化、非政治化。场上的运动员,不是来自不同敌国的势不两立的对手,而是平时在一个俱乐部训练的伙伴,不过每隔四年举着自己的国旗张扬一通而已。政治化的体育很可恶,但是,非政治化的体育又寡味,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难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