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奥运交通限行测试获成功 改善空气质量北京正在行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10:04  足球-劲体育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当天对北京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严肃”的评价:“北京奥运会某些比赛项目可能因为空气质量问题而推迟。”美国奥委会竞体部长斯蒂夫·罗什对我说,他厌倦了被人无数次问到“对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看”。一个远在德国、注定要来奥运会的朋友在邮件里貌似随意的提到,“希望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仿佛是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在心里画上了一个相同的问号,而身为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就是那群负责解开问号的人之一。也许是被“问”得多了,见惯了媒体的种种“伎俩”,杜少中的每一个解答都异常的谨慎,词斟句酌,几乎到了“无一字无来历”的地步。相信他很清楚,自己的每一个答案都承载着相当重的份量。

  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不是今天才有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空气质量问题也不是北京“独此一家”的,全球化的现在,空气污染也早就全球化了,否则“京都议定书”何来呢?要质疑北京,为什么偏偏要挑这个时候?

  奥运会这个舞台,有点像“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到全世界眼前,让人无限赞叹;可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把高倍数的放大镜,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会被放大数倍,让全世界指指点点。最近这十几年,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环保“硬伤”,自己人和自己人较劲;2004年雅典奥运会更别提,被全球媒体整整批了7年的“拖延”;2012年伦敦奥运会还没到接旗的时候呢,会徽、预算已经饱受争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之前倒是在舆论里度过了“蜜月”,但国际奥委会最终承认,那届奥运会距离“灾难”也不算太远。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公众话题,奥运会是永远躲不过“被非议”的命运的,媒体和舆论的任务就是给奥运会、给组织者挑毛病。而我们经历过的算是很不错了———北京奥运会自从申办成功以来一直顺风顺水。谈到建设,罗格一言以蔽之:“我这是第一次要求奥运会组织者的动作慢一点。”谈到市场开发,往届奥运会从来没有那么多种类的特许商品和那么多的赞助商;谈到公众热情,连最不友好的外国媒体都不得不写上一句“中国人为北京自豪”……挑来挑去,只剩下“空气质量”这个问题是足够从现在一直写到奥运会闭幕那天的,让人说说又有何妨?

  当然,空气质量是问题就不能逃避。实际上,北京奥运会的组织者也没有逃避,杜少中、他的同事以及合作者们的努力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在4天的测试期间,全北京市民的努力更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完美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东西是,我们努力过,我们尽力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