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展演 打动奥运工程建设者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10:23 北京日报
“不要走不要走”,“走呐走呐”,“婆婆老了,孩子还小”,“走吧走吧,走了才有奔头……”,在女声低低的诉语与男声压抑的憧憬中,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昨晚在天桥剧场上演。这部入选第十届“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展演的精品,深深打动了全场观众,雷鸣般掌声数度响彻剧场。 现场还邀请了200余名特殊的观众,他们不仅是奥运场馆——国家会议中心的建设者,而且全部来自湖北。当舞台上出现那逼真的脚手架和冒着火花的电焊,大伙惊叹:“这简直和我们工地上的一个样!”更有人听着熟悉的“等郎调”轻轻打起拍子,动情处红了眼圈。 催生湖北花鼓戏概念 《十二月等郎》是由湖北省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一台聚焦农民现实生活的现代戏曲。该剧以江汉平原长湖村为背景,刻画了一群因男人外出打工而留守乡村的女人。她们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无奈的被动留守到主动的奋发创业,穿越贫困和寂寞,用柔弱的双肩担起生活的重担。 该剧以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音乐手段,大胆而严谨的无伴奏演唱方式,把江汉平原源远流长、清新优美的花鼓戏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保留花鼓戏特色的同时,容纳了歌剧的咏叹调、结构等。而把日常语言音乐化,亦说亦唱、亦唱亦说的演唱方式与曲调,使该剧生动而别致。该剧汇聚了湖北各地的音乐元素,它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湖北花鼓戏”概念的产生。 6年磨砺改稿十几次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一个跨世纪工程。1999年合作完《闹龙舟》后,我和盛和煜就受邀创作一部农村题材的现代戏,直到2005年才正式演出。”导演张曼君谈到她珍爱的这个作品,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这个漫长的创作过程中,该剧经历了艰难的创作修改,其中剧本修改了11稿,音乐修改了13稿,先后召开剧本攻关会5次,音乐攻关会11次。编剧盛和煜每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下乡去体验生活,寻找灵感。 和普通讲述农村故事的戏剧作品不同,《十二月等郎》跳出了程式化的脱贫致富故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我们在策划伊始就确定写一个真正的女人,不是女强人,主人公苗子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最大的理想就是维持家庭的完善。”描写小人物的生活,但该剧却不失厚重,透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荆门无人不识“等郎调” 为了让《十二月等郎》走近百姓,走出“投资是政府,观众是领导,目标是得奖,归属是仓库”的艺术生产怪圈,实现精品意义的最大化,荆门市不仅连续开展各层次的巡回演出活动,而且制作了《十二月等郎》欣赏、教唱光碟,开通了《十二月等郎》手机彩铃,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二月等郎》优秀曲目演唱比赛。该剧至今已演出200多场,观众达25万人次,收入200多万元。在荆门上至市委书记,下至餐厅服务员,几乎没有人不会唱戏里的“等郎调”。 来自湖北的观众黄敏才激动地对记者说:“讲的全是我们农村的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男人和女人都不容易,还得努力工作,指望着多挣钱回家。” 据悉,该剧还将于明天分别到奥运工地和昌平区农村进行演出。 牛春梅马晨RJ189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