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用盲文记录采访技巧 视障人士用特殊角度参与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10:17  竞报

  “请问这件桥梁坍塌事件,除了出现盲人包工头,这篇报道还有什么新闻价值吗?”“这件事造成了3人死亡,十多人重伤。本身就是突发新闻。”

  前天,在丰台区一个小区里,一堂新闻采访培训课正在进行中,学生和老师在模仿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对话。提问的人叫王志华,全盲,是一个大学四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人叫NAO-MI,她是英国专业的广播员培训师,专门对刚入行的记者进行基础知识培训。

  在这间教室里,还有14名和王志华一样的普通视障人,他们一同向NAOMI学习采访技能。

  其实这是北京“1+1”声音工作室举办的第二期“视障人制作广播节目训练营”的课堂现场。为期两周的训练营将在今天结束。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视障人都有着相同的愿望——参与2008年北京残奥会报道。

  健全人老师指导视障学员

  此次训练活动为期两周,为学员们安排了“用气发生和语言表达训练”、“广播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培训”、“电脑及音频软件的应用”以及“残疾人平等意识”等内容。主讲教师有电台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1+1”声音工作室的制作团队及国外的专业广播培训师。

  工作室的主持人青风说:“能够坐在话筒前成为一名电台节目主持人,是许多视障者的梦想。但是,因为条件所限,他们无法接受到专业训练,更可能一生都与录音间无缘。我们举办这次培训,就是想为他们提供一个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这个嗓音清脆、口才很好的22岁小伙子,是一名全盲视障者。他已有一年多的广播节目主持经历。

  教学中投影仪换成录音机

  参加培训的15个人,分别来自辽宁、吉林、四川、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19岁。

  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的是按摩师,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当地残疾人艺术团的声乐演员,还有的是网站论坛的版主。

  工作室主任解岩说,“我们只是在盲人网站上发布了消息,没想到有40多人打电话报名。不管什么职业,多大年龄,只要音质条件不错,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我们都会选取。”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教室里的投影仪换成了录音机。老师朗读资料时,四台录音机在记录,然后每个小组发一台,方便集中讨论时使用。

  NAOMI说,培训他们和培训其他记者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将书写的内容换成用语言表达,“他们都很聪明,我也会对他们严格要求,如果他们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一样会批评他们。”

  课堂上不断响起刻盲文声

  15个人,有人趴在桌子上,有人侧着脸朝着NAOMI说话的方向。NAOMI走动着,他们也随着改变脸的朝向,还有人时不时用盲文笔记录要点,即用一种类似锥子的工具,在六个小点的格子里刻下盲文。每每此时,房间里就响起一阵嗒嗒声。

  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言,饿了可以吃些茶点,累了可以站起来走动。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看法的机会,老师也会回答每个学生的提问。

  -学员特写

  盲人大学生爱上采访

  今年26岁的王志华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出生起,眼睛就感觉不到一丝光线。

  像大多数视障孩子一样,王志华在盲校接受小学、初中、中专的教育,毕业后在盲人按摩店工作,工作四年后,他考入一所大学学习声乐。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折?他说:“其实在考中专时,我就很犹豫,不想干按摩。但是那会儿妹妹也要上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还是上了按摩专业中专,想着毕业后能早点挣钱。可是干了四年,我还是没办法适应按摩店的工作。”

  用工作积蓄上了大学

  王志华的父母原打算用儿子四年工作积攒下的钱给他娶媳妇,可是他却提出要上大学。“他们认为我太不安分,觉得干按摩才是我最好的出路。可我就是想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说用这笔钱上学比结婚更合适……最想学的还是广播主持,可是没有学成,后来听说可以学声乐,就考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音乐系。”

  扫描书籍听专业知识

  热爱广播的王志华是这15名学员中唯一通过自学学会使用电脑和操作键盘并能应用软件制作声音作品的人。为此,他购买了几十本涉及科学发声、气息训练、表达技巧等内容的书。

  可是,全盲的他怎么看完这些书的呢?“一开始,是我的女朋友读给我听,后来会使用电脑和音屏软件了,我把书扫描到电脑里,就能听到书中的内容了。”王志华说。

  最想成为电台主持人

  王志华觉得,参加这次培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有专业老师帮助,纠正了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比如声乐和广播的发声技巧是不一样的,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这些。”

  课堂外的现场采访也让王志华感触颇深。“我们作街头采访训练,那是我第一次拿着录音笔上街采访陌生人。其实问题早就烂熟于心,可是面对陌生人还是紧张得说不出来。其中有一位被采访对象,刚开始问问题时,人还在,可当我说完话,却发现他已经走了,那时我还举着录音笔。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也变得爱和陌生人说话了,甚至爱上了采访。因为我觉得,只要张口说话,就会对周围有新的认识。”

  王志华即将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他说,还是最想干主持人,报道残奥会,但是目前还很难实现。“毕竟我进过录音间,也得到了很多专业老师的指导,已经很满足了。”他笑笑说。

  文 竞报实习记者 何杨

  摄影 竞报记者 张卫

  北京“1+1”声音工作室

  北京“1+1”声音工作室,一个完全由视障人组成的声音制作团队。

  这个团队现场报道了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庆典活动,还以注册记者的身份报道了2007年上海特奥会,并从视障人的视角制作了“好运北京”国际盲人门球邀请赛的广播节目。这些声音作品已经在国内部分电台播出。

  以视障人的角度报道残奥会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