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竞走前辈成绩令洋人恼羞成怒 曾为王军霞激动不已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4:31 竞报
![]() 当年的“万国竞走锦标赛”上周余愚(5号)英姿飒爽 跑马厅的爆竹炸蒙了野马,也炸醒了“上海万国竞走锦标赛”的组织者们。此前十多年,冠军本是洋人的囊中之物,可中国人参赛才两三年工夫,洋人却成了陪衬。这还了得!可看看目前在上海的外国运动员,他们已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怎么办?回欧洲搬救兵,管他英国人、德国人,只要不让中国人拿冠军就可以了。 风雪天里遭遇神秘对手 1928年12月,“上海万国竞走锦标赛”如期举行。发令枪响后,周余愚和其他200多名队员就开始你追我赶。马路两侧,“中华队加油”、“周余愚加油”的喊声络绎不绝。上海市民自信地认为,今年的团体和个人冠军肯定还是中国人的。 当周余愚和“中华队”走到今天的陕西北路时,已把“大部队”甩开一大截。可在他们身后,还是有个洋人死死地紧跟。“中华队”的一名队员不禁嘀咕了一句:“前几年的比赛,怎么从没见过这个人。”听到这个,警觉的周余愚回头望了一眼这个陌生人,只见他身材高大、体格魁梧、步伐大而有力,似乎要随时超越他们。“我们遇到强手了。”周余愚提醒队友。 12月的上海,天气已有些怪异。队伍出发时天空一片晴朗。可走到今天的静安寺附近时,已是乌云密布。再到今天长宁区北新泾时,大雪纷飞。此时,队员们还穿着汗衫、短裤。雪越下越大,路面也开始打滑。不少队员退出了比赛,但那位陌生人还在“咬”着周余愚和“中华队”。等走到今天的威海路时,洋人突然加速,走到了队伍最前面。尽管周余愚努力追赶,但还是让洋人率先到达跑马厅终点,其后才是周余愚和“中华队”。 赛后,周余愚才知道,这个陌生的洋人叫“扬”,是爱尔兰全国竞走冠军。 与队友并称“和安三剑客” 输给扬后,周余愚也意识到,自己并非上海市民所描绘的“天下无敌”,除了提高自身体能、耐力,比赛技巧和技术还需锻炼。于是,周余愚主动找到在上海的外国运动员,与他们一起训练。可训练几个月后,周余愚发现,外国运动员的队伍中又出现了陌生人。事后一打听,此人名“金”,英国竞走全国冠军。 经过对金长时间的观察,周余愚和“中华队”制定出战胜金的妙计。比赛当天,上海街头依旧万人空巷,盛毓邮将家中从未开出门的“4444”牌照小轿车开到大街上为周余愚助威。盛毓邮的哥哥则骑着自行车,全程陪同周余愚,并随时提供饮料。 最终,周余愚和“中华队”再次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赛前还叫嚣着“让中国人知道厉害”的金两手空空,黯然返回英国。 第二年,周余愚因故未参加比赛,外号“拼命三郎”的石金生获得个人冠军。顺便提一句,周余愚、石金生及“中华队”里的张造寸均毕业于上海和安小学,因此被称为“和安三剑客”。其中,石金生堪称体育全才,不仅田径,篮球、网球、足球,他样样精通。但因妻子出现“婚外恋”,难以自拔的石金生服毒自尽。 影星胡蝶婚礼上做伴郎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提起电影明星胡蝶,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当时之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今日之巩俐、章子怡。1935年秋,上海报界传出大新闻,胡蝶要结婚了!新郎为上海名流潘有声。 既然是影星与社会名流的结合,那婚礼排场可不能寒碜了。结婚当天,当胡蝶与丈夫一出现,围观者便开始惊呼了。在旧上海,一般的大户人家结婚,须选傧相(即今日之伴郎、伴娘)4人,可在胡蝶的婚礼上,共有傧相8人,而傧相之首,即为上海赫赫有名的“神行太保”周余愚。 胡蝶成婚,周余愚为傧相之首。这条爆炸性消息顿时在大街小巷传开。上午10点,胡蝶的婚礼在九江路的基督教大礼堂开始。没过一会儿,闻风而来者越聚越多,结果,大礼堂附近的几条街道已无法通行。 胡蝶婚后第三天晚上,再次宴请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其中自然包括周余愚。晚宴时,胡蝶与潘有声将周余愚拉到一僻静处。“听说周先生还没有女朋友,我们想为您介绍一位电影明星作为答谢,不知您是否有兴趣。”胡蝶问得倒是很直接。周余愚则如实相告:“此前我已立誓,奥运会后才考虑终身大事。现在为时过早。”胡蝶虽有些扫兴,但也觉得周余愚决心已下,不便强求。于是,晚宴继续,只是再不提此事。 直到1948年,周余愚才与盛毓邮的堂妹结婚,当时,他已年满40岁,是圆梦奥运会后的第12个年头了。 为救同胞怒打外国水兵 1936年,完成了在奥运会的比赛,周余愚回到上海。 一天,周余愚和竞走队队友张造寸正在霞飞路(今淮海路)的一家咖啡馆闲聊。忽然,门口传来一片嘈杂声。周余愚和张造寸立即走了出去。咖啡馆门口,一个外国水兵喝得酩酊大醉,正手脚并用,殴打一名倒在地上的中国人。旁边则站满了围观的中国人,一时间无人敢上前主持公道。 周余愚和张造寸怒吼一声:“住手!”随后,又一把拉开了外国水兵。水兵顿时勃然大怒,对着眼前的周余愚就是一拳。愤怒的周余愚一拳把水兵打倒在地。打到最后,周余愚和张造寸突然发现,两人的衣服上已沾满鲜血,躺在地上的水兵已奄奄一息。此时,围观的群众喊道:“闯祸了!快跑吧!” 等二人跑到附近一个公园时,霞飞路已响起刺耳的警笛声。公园里的游客见周余愚满身鲜血,却又不敢出去,纳闷不已。周余愚则将实情相告。听说是为救中国同胞打了外国水兵,游客们鼓掌叫好。随后,几个游客跑到公园外,在服装店里买了几件新衣服让周余愚与张造寸换上。这样,二人扔下血衣,走出公园。 为王军霞获奖激动不已 全国解放后,周余愚此前的工作单位、英商开的太古洋行被人民政府接收后,改造为上海港务局。周余愚则成为上海港务局的职工。随后,周余愚被借调至全国体育总会上海市分会筹备组。1968年,周余愚退休。 闲暇时,退休后的周余愚或到茶馆聊天,或找老友叙旧。每每听到中国人拿金牌、破世界纪录的消息,则高兴得以茶代酒。1994年2月,中国长跑运动员王军霞被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授予“欧文斯奖”,曾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与欧文斯有一面之缘的周余愚激动得彻夜难眠。王军霞获奖3个月后,1994年5月16日,周余愚病逝于上海。 本版撰文 竞报记者吕威 马友于/供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