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奥组委教育处处长杨志成:每天都在感动中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9:31 北京晨报
北京奥组委教育处处长接受晨报专访 记者:关于奥林匹克教育,此前我们采访过多所学校,校方非常热衷,孩子们也表现得非常快乐,这是否可以说明奥林匹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杨:可以这么说。奥林匹克教育是2001年逐步在我国开展的,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确实得到广大师生积极支持和踊跃参与,孩子们和老师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记者:奥林匹克教育的最大特点是…… 杨:通过体育的形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参与中取得快乐。因为“奥运源于体育,体育源于游戏,游戏源于孩子”,奥林匹克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在参与体验中受到教育,感到快乐”。因此,只有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参与的快乐时,才能说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是成功的。 记者:就采访所见而言,的确如此。 杨:这里可以举个很好的例子,广渠门中学最早推出了“自助餐式体育课”,将跆拳道、街舞、中国武术、攀岩等各类体育项目设计成体育课程,供同学们按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孩子们按照自己兴趣所选的课程,当然上起课来更加愉快。 记者:我们了解的还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是丰台区成寿寺小学…… 杨:这所学校98%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孩子把地区传统体育带到课堂上,舞龙、舞狮、腰鼓等,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当时在那看到孩子的表演,让我迸发出“奥运让校园如此美丽”的感慨。我特别高兴地看到,现在奥林匹克教育真正融入学校常规教学中,没有增加学校和学生负担,这说明我们的设计是合理的,赛后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一个部分。 记者:诚如您所言,“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开始融入我国中小学教育,那么,他的教育价值何在? 杨:仔细对比就能发现,奥林匹克教育所倡导的很多内容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如倡导的公平、诚信、相互尊重、努力拼搏、争取卓越。所有人平等参与,素质也是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育人目标也一致、参与对象也一致。形式上也是相互融合,奥林匹克教育通过体育鼓励孩子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因此,我们说奥林匹克教育不是游离在教育体系外的。最近,国际奥委会归纳了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就是提倡“卓越、友谊和尊重”。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让自己感动的情节,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东城特殊教育学校,这是唯一一所非健全人奥林匹克示范校,命名仪式上那些智障孩子的精彩表演曾感动无数在场记者。当初命名该校是否也是因为你们曾被感动过? 杨:夸张点说,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中,有时甚至会热泪盈眶。记得2005年时我曾参加过4中高一年级的一次班会。同学们通过讲述运动员的故事,理解什么是“超越”。大家讲道“运动员要超越自我;超越民族界限;超越极限”。相比于健全人来说,特殊教育人群所带给我的感动确实更为震撼。至于东城特殊教育学校,当初之所以选择命名它,首先是考虑到奥林匹克精神就是崇尚人人平等。 记者:有什么特别的场景令您难忘? 杨:记得一次我带着境外记者来这里采访。一个职业技术班的孩子正在做蛋糕,他想通过蛋糕上的画来体现奥运文化,引起很多外国记者的关注,这个孩子看到很多人注意他,非常高兴,但是因为他的表达有障碍,说话我们都听不清,但他心里其实是明白的。为了表达他内心的快乐,他竟然像过节一样大声唱起了歌,而且是一遍遍不停地唱。他这个出乎意料的举动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境外记者,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当场落泪。 记者:凡事总有遗憾,如果一定要说遗憾之处,你认为是什么? 杨:我们这些做奥林匹克教育的工作者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座右铭叫做“不留遗憾只留遗产”。因为奥运对我们这一代来说只有一次,能够参与进来首先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所以我们会竭尽全力把它做好,不能留下丁点遗憾。说到遗憾,那还有待我们一同来发现寻找,究竟有哪些事是我们还能做的。 记者:我们好奇的是,在奥运结束之后,这项活动将向何处发展? 杨:奥林匹克教育分几个阶段,申奥前是学校自发性的组织活动;申奥成功后是系统的教育,一直到奥运会期间,通过奥组委的推动。还有就是奥运会后的后奥运教育过程。根据目前的计划,对后奥运教育有一些具体描述,那时“示范校将移交教育部管理,继续发挥作用;教育档案、机制也要移交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其余物质性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将移交给国际奥委会,有关博物馆等。 记者:北京曾向国际奥委会庄重承诺:在全国4亿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因为中国有数量如此巨大的青少年,这成为奥林匹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教育行动。那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已经践行了承诺? 杨:现在我们可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我们已经实现、遵守了承诺”,这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最近一期的奥林匹克回顾里写到“这是一个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没有见过的此次宏大的奥林匹克知识传递规模”。 记者:在采访的最后,如果请您说一个愿望的话…… 杨: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奥运结束时,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为参加了一届奥运会而感到有所收获,留下更多的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并让他们的能力、素质有所提升。 晨报记者 王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