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作协副主席刘玉堂:奥运的中国,我希望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1日02:42 大众网-齐鲁晚报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为本报题写刊名) 即使到今天,回想起7年前的那个夏夜,仍然令人温暖与兴奋。 与萨翁宣布结果的历史瞬间相比,何振梁在此前的那几句话更让我铭记在心:“不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为全人类造福。” 这几句话同样应该载入史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更在于它蕴含的那种自信与风度,那种豪迈的情怀,不输于我们知道的任何一种宣言。 7年前的那个夜晚,奥运会的魅力和中国的魅力让我们彻夜难眠。 与某些社会领域不同,奥运会无法为政治力量所操纵,正是这一点让它奇妙无比。即便是在1936年,在纳粹势力最为膨胀的时期,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仍一人独得4金,给了雅利安优秀种族观念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与奥运会相比,其他的顶级赛事虽然精彩,也不乏崇高的荣誉感和感人的体育精神,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儿那种蕴含国家和民族感情在内的兴奋和激动,而且4年才这么一届,时间的跨度,让人们积累了足够多的期待和情感,一旦引爆,可想而知! 转眼间,距离北京奥运还有短短几个月,就我个人而言,虽然还是如同7年前一样的期盼,但彼时的那种兴奋反而淡了很多。让我兴奋的是另外几件事: 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达了自己对北京空气污染问题的忧虑,大体意思是说,如果北京空气品质太差,类似自行车之类的耐力赛可能要重新安排比赛时间。心平气和地讲,这样的批评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件大好事。从个人情感上说,罗格没跟我们见外,有问题不藏着掖着,实话实说;从影响上说,此前国际奥委会从未对北京发表过任何批评。现在,批评出来了,对于北京奥运会可能是个挑战,但更多的,我觉得这没准会成为中国环境深入改善的一个动力。 坦白地说,中国太大,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知道,不是我们不想做,之所以没做或没被引起重视,是因为积重难返,凭自身的力量不太可行。这时候,一个健康有效的外力,则可能推动我们完成那些想做却迟迟做不成的事。奥运会之于我们,正是这样一个“健康有效的外力”。 借助外力却又不依赖外力,政治家们的气度与见识也让人高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没有奥运会北京要发展,有了奥运会北京将会更快地发展。”习近平在就任上海市委书记时坦陈,“奥运会和世博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但绝不是‘唯一的拉动’。这两大盛会办或者不办,不决定中国经济的全部”。这种穿越了“奥运概念”的淡定与从容,不仅让我们放心,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将不止一届。 具体到体育本身,我希望借助奥运会这个“健康有效的外力”,全民的健身运动能够成为常态,群众可选择的体育公用设施、运动场馆能够更加普及。毕竟,倾一国之力打造出的冠军可以代表国家训练水平,却无法代表国民体育水平。光靠奥运金牌,国民体育实现不了小康。 同样的,我希望2008的赛场上,中国的田径代言人不只是一个形单影只的刘翔,希望田协能够真正借助这个“健康有效的外力”,培植起人才后备队,而不是在发现一个“大熊猫”后青黄不接。 至于足协,我只希望他们不要花太多的钱,不要立任何关于成绩的军令状。 我更加希望,2008的赛场上,少一些黑色时刻,少一些灰色时刻,少一些嗑药英雄,少一些瞎眼裁判,一句话,少一些丑闻与愤慨,多一些竞技与公平。 政府的诚信、国民的风貌、经济的腾飞、环境的改善、民生的建设,靠一个奥运会远无法承担,但借助这个“健康有效的外力”,我们至少应该展示出自身的努力与诚意,一句话,多一些掌声与肯定,少一些笑话与嘘声。 最后,问一句与奥运无关的话——那个华南虎的照片,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奥运的中国,我希望少些类似的疑惑。 作者简介 当代著名作家,山东作协副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乡村温柔》、《尴尬大全》等,他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情怀,语言朴实、幽默,轻松、温馨,常让人会心地一笑。 □刘玉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