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马国力:北京奥运或许是中国最后一次认可金牌至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12:02  南方都市报

  本报北京电 (记者胡群芳)6日的中国体育产业论坛上,来自学界和业界的多位人士发表了演讲。北京奥林匹克电视转播有限公司(B0B)首席运营官马国力在题为《北京奥运中国遗产》的演讲中表示,北京奥运将主要在电视和体育产业两方面给中国留下遗产。

  奥运后体育节目更丰富

  曾任央视体育中心主任多年的马国力认为,北京奥运将为中国体育电视“吹来一阵东风”。

  他介绍,诞生于1995年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正是得益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机遇。如果没有亚运会,中国的体育电视水平不可能提前提速。同时,现已改名为奥运频道的原央视体育频道,自主制作的赛事节目从2000年的一年20场左右目前增至500多场。北京奥运会,使央视体育报道的节目标准提高,节目内容更加丰富。他预测,奥运之后体育电视节目将更好看,而直接受益人将是广大观众。

  全民体育取代英雄主义

  马国力认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全民体育会逐步取代体育英雄主义,国家体育总局将名实相符等。

  马国力介绍,由于中国体育的历史沿革,英雄主义一直是奥运会的主旋律,中国体育过去更多被归类于意识形态,政治性大于体育性。

  他表示,他个人认为北京奥运会继续看重金牌是“非常非常对的”,因为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需要奥运会这个平台展示和推广自己,金牌战略是发展中的中国的“不得已而为之”。

  但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的增加,国力增长给领导人带来的巨大自信等,金牌将不再是第一位的,奥运会冠军将不再被神话为英雄,北京奥运会将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次金牌至上的奥运会。

  某些项目或完全市场化

  马国力称,目前中国在奥运会的拿牌项目大多不是市场化项目,例如射击。而北京奥运会后,随着市场的发展,一些市场价值高的项目将有条件率先回归市场,走类似于美国的四大球那样的完全市场化的道路。他预测,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将逐步具备体育市场化的条件,如城市收入、观众喜好和比赛场地等方面的成熟与完善。

  而国家体育总局,将被要求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回归,真正达到名实相符,更关注民众,而不再只关注少数几个运动员。北京奥运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不会消失,但面临职能转型。

  体育产业发展最缺人才

  马国力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刚刚上路,但为潜力股。2008年之后,体育将成为城市人群未来消费的重要渠道。而中国体育,他主张,懂体育的人管金牌,懂市场的人管产业。在他看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人才断层。许多关注体育产业的人,并不具备实际操作的精力和经验,而真正掌握体育命脉的人恰恰只懂体育,不懂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