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径出身投身奥运 香港奥委会的"义务秘书长"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11:26 足球-劲体育
如果我们把彭冲先生的职务头衔完全写出来,对许多人来说会觉得有一些奇怪,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香港奥委会的“义务秘书长”。而香港奥委会中却没有所谓的“职业秘书长”,也就是说,管理香港体育这一份工作对彭冲来说,完全是“兴趣爱好”罢了。类似的情况在香港体育的历史上也并不奇怪,正如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先生所说的———香港以前有很多项目的协会还冠以“业余”的名称呢!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义务”两个字不正告诉我们,彭冲先生对于体育、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吗?而他的生涯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香港这块独特的土壤里,一个体育人是怎样炼成的。 了解一下您个人的经历,您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我以前就是在香港政府工作的,所以我对香港政府的工作很了解。 原来是从事哪方面工作? 你这次来香港应该去看过红碪体育馆了吧?那就是我建起来的!当年,我在市政处当处长,后来又当了副局长。 那您现在的专职工作呢? 我现在是退休了。 哦!那就可以专门投入奥委会的工作了。您在香港奥委会服务又有多长时间了? 应该是有12年了。我做秘书长之前,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副秘书长。 您知道,在内地是很少看到这样的头衔的———“义务秘书长”。那么,您这个“义务秘书长”和没有“义务”这两个字的秘书长有什么区别呢? (笑)就是不拿薪金,我就是志愿者。 为什么香港奥委会会有一个“义务秘书长”? 这就是契合奥林匹克的精神。你看,国际奥委会也是这样,IOC主席也是不拿钱的嘛。 (注:国际奥委会主席是非受薪职位,国际奥委会只负责支付主席住房、旅行等方面的津贴。)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想法,如果我们从事一项工作是“义务”的话,必须对这个事业很有热情。 热情,我当然是有的,今天上午,我还去了办公室。 那在您还没有退休的时候,您的时间是不是这样分配的:一半给了本职工作,另外一半给了“义务”秘书长。 (笑)其实这两者恐怕是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六十的关系咯。 您以前是运动员,后来是教练,从事体育有很长时间。有没有超过30年? 我破过香港的跳高纪录,在1962年。1965年,我破了香港三级跳的纪录。 那算起来,您从事体育恐怕有50多年了。 (回忆中)是啊。那个时候,内地当时办了一个很大的青少年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邀请了很多运动员,我也在被邀请之列,但我当时要念书,所以就没去。 您当时也没有机会参加过奥运会,但在很多年后,您还是以别的方式参与了(奥运会火炬手,香港奥运马术比赛)…… 没错、没错。北京拿下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我也在场,在莫斯科。我也经历了那个让人紧张、提心吊胆的过程,也亲眼见证了北京的申办人员的辛苦。所以,北京获得举办权的那一刻,当时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所有人都真情流露…… 听您说得那么激动,有没有想过香港能有机会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 我们现在就希望在2009年办好东亚运动会。另外,我觉得香港申办到亚运会的几率恐怕是很小的,因为如今内地很多城市的进步很大,对亚运会也都很有兴趣。 虽说如此,不过可是有奥运会的项目在香港办啊。 (笑)那要感谢中央政府的照顾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