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奥运志愿者:救护员业务熟练 工作繁忙地上睡觉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00:17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8月的北京,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各国政要以及上万名媒体记者走出首都机场时,他们看到的第一个笑脸肯定来自奥运志愿者,奥运期间,他们接触最多的恐怕也是奥运志愿者。8月的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微笑将成为北京的名片。 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志愿者的需求同样也非常庞大,共需10万名赛会志愿者和40万名城市志愿者。 昨天,记者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走进志愿者们中间,观看了他们的培训过程,了解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学生救护员非常老练 昨天北京的最低气温达到-8度,最高气温也只有-1度,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的北侧广场上却是热火朝天,北航的学生志愿者们正在进行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很丰富,有急救培训、有机场接机培训、有盲人服务培训,还有团队精神的培训。 马桂林,来自北京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中心。我们昨天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北航的志愿者们进行医疗急救方面的培训。培训是以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的,一拨志愿者当伤员,另一拨志愿者担当临时救护,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很快就学会了人工呼吸、心肺功能恢复,骨折伤员的救治以及如何求救等技术要领。 北航副校长魏志敏告诉我们,这个月的20日-24日,奥运举重测试赛将在北航体育馆举行,目前1000名志愿者已经全部到位,目前的培训内容马上就能派上用场,测试赛也是对志愿者的一次测试。 在地上铺报纸睡觉 北航的老师给我们介绍志愿者时,特别提到了他们的蓝天志愿者协会。在去年8月份的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中,他们身穿橙色T恤,在机场提供检验检疫、边防、行李提取、通关等服务,成为当时首都机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山同学至今记忆忧新,记得8月6日那天,北京突降暴雨,许多航班晚点,志愿者要接机的航班数量比往日也多出不少。他和另外一位同学从晚上10点一直忙到8日凌晨,连续26小时没合眼。记得当时最多时,几十名志愿者在6个小时里,一共接了6个抵京航班,送走29支代表队,总人数达到467人。 另一位志愿者张琦印象最深的是他8月20日的第一个夜班,当时,在接完晚上9点至凌晨一点的班机之后,困乏、疲劳接踵而来。但是由于床铺有限,不少志愿者只能在水泥地上铺上报纸,和衣而卧,好在是夏天,要是冬天,就只能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了。 奥运志愿者十里挑一 昨天,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也来到了北航,他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共需10万名赛会志愿者和40万名城市志愿者。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尽管如此,奥运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仍然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老百姓的热情实在太高了。刘剑透露,赛会志愿者的报名人数达到了80万人,城市志愿者的报名人数也超过了92万人,远远超过历届奥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目前,志愿者的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工作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共有8万多人完成了通用培训,大部分专业志愿者项目组的专业培训工作基本结束。通过去年以来一系列测试赛的练兵,奥运志愿者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特派记者 殷小平(本报北京电) 微笑的力量 如果要评选奥运会“最可爱的人”,那么志愿者无疑是最应该入选的群体之一。 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影响深远。而志愿精神在全社会的推广无疑是最有意义的影响之一。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志愿服务的观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去年12月,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采访“好运北京”乒乓球测试赛时,志愿者们甜美的微笑、热情的服务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的北京,已经进入隆冬,寒风中,志愿者们在安检口、媒体中心、运动场馆等各个岗位上辛勤地忙碌着。他们工作很辛苦,却没有报酬,但记者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在寒风中,那样的笑脸真的能给人温暖。 志愿服务的活动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志愿者的概念就意味着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同样没有报酬,唯一的奖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微笑圈”,这个“微笑圈”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橡皮筋。“微笑圈”有5种颜色,属于非卖品,只有通过志愿服务才能得到,志愿者工作十多天,才能获得一个微笑圈。小小的“微笑圈”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精神的象征。 “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我微笑、我服务”,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在解释这两句口号时说:“一个人的微笑,是一个人的表情,千万人的微笑,就将成为一个城市的表情。”???? 殷小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