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记者亲身感受奥帆赛场 奥运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0:25  河北日报

  翘盼白帆天际来 编者按:1月7日至14日,北京奥运新闻宣传工作协调小组、北京奥组委等部门邀请全国部分媒体记者,就奥运筹办工作先后在青岛和北京等地的奥运核心区进行了宽领域多层面的采访。

  本报记者赵晓清作为本报北京奥运会注册记者之一,在8天的时间里,亲身感受北京奥运赛事组织、场馆建设、城市运行的繁忙进程;现场采访赛会组织者、建设者以及志愿者感人的奥运故事;深刻见证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在促进城市发展中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今天起,本报将连续5天推出系列报道《晓清看奥运》,让我们在晓清记者的引领下,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今天的瞬间有多火热,听听北京奥运今天的脚步有多铿锵。

  冬日的青岛,风静潮平,海天一色。

  从青岛市市立医院19楼窗口向南俯瞰,位于浮山湾畔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帆船比赛赛场———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尽收眼底:两条长长的大堤犹如巨人的臂膀,将一湾碧水揽入怀中;岸上,扇形分布着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媒体中心、后勤供给中心、运动员中心、奥运分村……与这里一栋栋现代化建筑遥相呼应的,是海湾西南岸青岛市的地标———五四广场上那火焰般鲜艳的“五月的风”。

  1月9日下午,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媒体中心广场,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青岛市市长、青岛奥帆委主席夏耕,眺望着远方的大海发出了激情宣告:“2008,青岛已经准备好了!”

  奥帆筹办万事俱备

  本月底,青岛奥帆中心场馆工程将全部完工。

  “建在原北海船厂旧址上的青岛奥帆中心,2004年5月正式开工,投资15亿元。”青岛市副市长、青岛奥帆委常务副主席臧爱民介绍说,占地45公顷的青岛奥帆中心,建有奥帆比赛所有必备设施,包括奥运分村、行政管理中心、媒体中心等,以及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奥运纪念墙等配套设施。2006年7月前,青岛奥帆中心必备项目已经完工,并在2006年和2007年8月成功举办了奥运测试赛,现代化的场馆设施被誉为“世界一流、亚洲最好”。今年1月底,随着奥运分村内部精装修结束,奥帆中心所有工程全部完工。

  “青岛对奥帆赛的筹备工作,要比场馆建设早得多。”臧爱民说,早在1999年,青岛市就启动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工作。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青岛获得北京奥运会帆船项目承办权。2003年6月,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委成立,筹办工作全面启动。以“相约北京,扬帆青岛”为主题,青岛出台了《青岛奥运行动规划》,基础设施得到空前发展,新建了两条东西快速路,开工建设了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实施了火车站总体改造、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大大提高了城市现代化水准,为整个赛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目前,青岛场馆、市政、交通、环境等奥运任务基本完成,志愿者、船艇、器材全部到位,有1400名赛会志愿者服务总时间超过25万小时,为奥帆赛及残奥帆赛积累了骨干志愿力量,“可以说,青岛奥帆赛万事俱备,只待开赛。”臧爱民充满信心地说。

  建设彰显奥运理念

  漫步青岛奥帆中心,天清海阔美景醉人,而背着大大翅膀或扛着小小风车的路灯,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指着颇具气势的一排排路灯,青岛奥帆委竞赛部部长曲春说:“这全是节能灯,奥帆中心共安装了168盏太阳能灯和41盏风能路灯,不但成为海岸线上一道耀眼的风景,一年还可节约电费十多万元。”更有趣的是,风能路灯上的小风车还起着比赛“风向标”的作用。因为帆船比赛风速下限是每秒3米,而当风速达到每秒3米时,风能路灯顶部的风车就会旋转起来。这样,只要看到风车旋转,观众就会知道群帆竞逐的场面即将出现。

  隆冬时节,紧邻大海的媒体中心温暖如春。“空调热力很足,可消耗的既不是煤,也不是电。”在地下一层机房内,青岛奥帆中心建设单位东奥公司总工程师幺子寅,指着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管道说:“我们应用的是海水源热泵技术。它用少量电力将海平面10米以下的海水抽到这里,作为冷热源产生能量,给8000多平方米的媒体中心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能源。这在全国已建成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

  赛场设计同样体现着创新精神。采用先进的橡胶拉簧技术建设的宽达75米的浮码头,通过拉簧与砼锚块相连来控制码头的高低,在4.5米潮差的情况下,能够始终保持半米高的干舷高度;长534米、宽47米的主防波堤,面向赛场的外侧被垒成五级宽大的石阶,可容纳近万名观众现场观看比赛……“这在全世界都是创举。”曲春自豪地说。

  青岛奥帆中心用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镜头,向世人展示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丰富内涵。

  奥运提升城市文明

  1月8日上午,记者在青岛市湛山社区邻里中心感受到浓浓的奥运情:门厅外,奥运倒计时牌格外醒目;二楼,十几位长者或写书法、或剪纸、或绣花,题材无不与奥运相关;三楼,几十位社区居民在跟老师学英语;四楼,20多人在演唱奥运歌曲。社区主任李爱国告诉记者,居民喜迎奥运的活动已进行了数年,随着奥运的临近,蕴藏在群众心中的奥运情也越来越热。

  与湛山社区居民一样,无数的青岛市民积极参与奥运,为奥帆赛做着点点滴滴的贡献。据统计,在青岛“同迎奥帆赛,共建文明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主题系列活动中,35万名注册志愿者参加了多种形式的迎奥运志愿服务。在2007年市民月活动期间,市民建议多达7000余条,其中近一半的建议与奥帆赛有关。

  与此同时,以人文奥运为抓手,青岛市启动了“我们微笑、我们承诺”、“文明赢得尊重”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迎奥系列活动,构建城市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如今,每当走进青岛阳光百货,人们都会在大门右侧的一面“微笑墙”前驻足片刻。1200多名员工阳光般灿烂的微笑,成为青岛服务业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岛人对奥运服务最美丽的承诺。

  微笑感染着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形成了“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的浓厚氛围。78岁的青岛仙游路社区“老朋友艺术团”团长冯楠在一首名为《青岛微笑墙》的歌中这样写道:“微笑写在脸上,微笑透过眼神,微笑无声胜有声。老人的微笑,从容温馨;孩子的微笑,灿烂天真;姑娘的微笑,甜甜蜜蜜;小伙的微笑,爽朗真诚。”

  不同的微笑、同样的真情———期盼白帆竞逐的青岛人,也正用微笑发出一张张奥运邀请函!

  本报记者 赵晓清

  本组稿件图片由青岛奥帆委和本报记者提供和拍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