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柏林奥运会中国也有"神行太保" 至今割舍不断奥运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16:27  新民晚报

  

  周余愚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护照

  

  周余愚在柏林奥运会竞走比赛的号码布

  

  周余愚在柏林奥运会上与外国朋友合影

  

  出征柏林奥运会的中国选手在轮船上合影

  

  周余愚指着当年自己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照片,感慨万千

  

  周余愚与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合影

  

  周余愚与当年一起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足球运动员贾幼良合影

  编者按时光流转,记忆不灭。珍藏心头的,是远去的人,淡忘的事,还有褪色的物。尘封的经典,让我们充满敬意地轻轻启开,再一遍温习。

  72年的光阴逝去,米色的相簿已经沾上了一丝灰尘,烫金的签名册早已褪去了原有色彩,“112”号的竞走号码牌上露出了斑斑黄点。周余愚——这位曾经在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神行太保”的珍藏将静静地躺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内。

  故人西去,只有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叠厚厚的剪报,说不尽的陈年往事。

  1成名万国竞走赛

  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浓烈的文化和艺术熏陶下成长,周老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在小学就摸索着自学竞走,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在“万国竞走锦标赛”上打破洋人一统天下的格局。

  “上海万国竞走锦标赛”从1914年创办,每年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从王家沙到跑马厅(即现在的人民广场)沿线挂满了洋人的横幅彩旗,路边高奏西洋乐曲。周余愚每年都会到现场,挤进人群的最前面,偷偷记住洋人们竞走的一招一式。

  1928年,自周余愚参赛的第一年就从洋人的手中抢下了冠军奖杯。此后,连续四年,周余愚没有让奖杯旁落他人,不仅如此,他所在中华代表队还蝉联了团体冠军。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周余愚荣幸地成为了69人奥运名单中唯一一名保送柏林的运动员。

  虽然已经过了竞走状态的巅峰,年近30的周余愚为圆奥运梦想,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搁在了最后头。

  2相片留住了友谊

  周明辉从一大袋父亲收藏的资料中找出一张1936年的老照片,照片中身穿美国队运动服的黑人运动员和周余愚钩住对方的肩膀,露出灿烂的笑容。这名黑人运动员就是当时柏林奥运会上一举囊获4枚田径奖牌并刷新3项世界纪录的美国名将欧文斯。当时在纳粹主义的阴霾中,他和欧文斯的友谊跳跃出了一丝光亮。

  在柏林奥运会的练习场上训练时,欧文斯主动走到周余愚的跟前:“你是日本人么?”“我叫周余愚,中国人。”一口流利的英语让欧文斯惊讶万分。听说周余愚参加的是50公里的竞走,参加100米短跑比赛的欧文斯风趣地把两人比为“最长与最短的有趣组合。”谈及希特勒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两位朋友惺惺相惜,欧文斯鼓励周余愚:“我们都是有色人种,一定要在赛场上还击希特勒。”

  路途上,几十天的风浪颠簸,耗尽了周余愚大量的体力。在上海周余愚走惯了平地,奥运赛场上换成了坡道,成绩不尽如人意。据周明辉回忆,周余愚虽然第23位抵达终点。但赛后,组委会慎重研究,决定给周余愚设一个只属于他的奖项:“姿势优美奖。”他在赛场上高速而又优雅的走姿独一无二,连欧文斯也替朋友兴奋、骄傲。他飞奔向周余愚,一把搂住了他,“咔嚓”一声,相片留住了永恒的友谊。

  3割舍不断奥运情

  周余愚步入暮年后,总喜欢隔三差五地摆弄着厚厚一摞关于柏林奥运会的剪报,追忆着骄傲的往事,透过斑驳的老照片,为儿子还原当年的点滴。

  1936年6月,在送行人群喧闹的欢呼声中,承载着周余愚和其余68名运动员奥运梦想的“康德浮台号”缓缓驶出上海码头,奔向目的地柏林。

  临行前,周余愚精心地搜集了几乎所有同行运动员的照片,贴在空白的签名册上,在海上颠簸的一个月中,通过这本小册子,周余愚和中国代表团的队员们打成了一片。翻开有些褪色的签名册,“爸爸就是靠着小照片,对着面孔,一个个找过来。”周明辉指指了“球王”李惠堂的祝福:前进不懈,大智若愚。一页页的纸上写满了朋友的赠言,刘长春、周家骐、陆翔千等等,苍劲有力的字迹下是对朋友的殷殷期许。在周老去世前,依然不忘昔日的奥运队友,和沈昆南等一批健在的上海运动员聚会,那是周老最翘首以盼的时刻。上世纪60年代遗失的一叠剪报让周老心痛不已。

  1936年,周老是太古洋行的高级职员,奥运会后收到太古洋行总裁的邀请出访英国。“走在英国街头,我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在儿子记忆中,关于柏林奥运是父亲嘴边挂着的永恒不变的话题。

  奥运在周老的心头打上了一辈子的烙印,为了奥运、为了祖国,周老永远在所不辞。北京为了申办2000年奥运,1993年得到了何振梁、荣高棠等老友邀请的周老,不顾年迈的岁数,特地从日本飞回祖国,坚定地站在支持北京的阵营中。兵败蒙特卡罗成了周老一生的遗憾,1994年病逝前,周老在病榻上仍然呢喃着“亲眼看到祖国奥运”的梦想终未在他的有生之年实现。

  本报实习生何轶本报记者华心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