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北京畲族拍摄花絮 黄碱水制作的畲族枕头粽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14:34 新浪体育
在畲族村拍摄的时候,有家老乡家里在包粽子,有意思的是粽子是圆柱形状,雷霞老师一时手痒,也挽袖包了会儿粽子。她说这粽子叫菅叶粽,因为形状像枕头,又叫枕头粽,是畲族特有的。 在包菅叶粽的前几天,必须上山砍回一种特有的野生灌木黄碱柴(山矾科,山矾),将其烧灰,淋出黄色碱水。在包粽子的前一天,再上山砍回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菅草叶,经过沸水烫软,以防脆裂。 包菅叶粽前,把精选的糯米泡进黄碱水里,浸几小时。拿两片又长又宽的菅草叶子对折成为一条槽,再拿一片菅叶披在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数两于叶槽中。装满一捏拳粗,20厘米长的时候,把披底的一片菅叶折过来,再把那折槽的剩余菅叶折过去,裹包好糯米。用棕叶丝缚作5节,即成为一条玉米棒子似的菅叶粽,放到铁镬里煮十余小时,遂成“菅粽”。 煮熟的菅叶粽为浅黄色,既有粘性又不含糊。要是在糯米中掺少许的玉豆(豆科,金甲豆)或豌豆或羊嘴须豆包裹,更是芬香而不腻口。它既悦目又别有风味。畲族人除拿它来敬祭祖宗外,还用它馈赠亲友。 听雷霞边包粽子边讲述这些典故,真的想好好尝一尝这特别的菅叶粽,可惜摄制组时间紧迫,没有这个口福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