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中国篆刻冀望奥运留印 传统文化盼借奥运东风复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6:16  北京晚报
中国篆刻冀望奥运留印 传统文化盼借奥运东风复兴

  今天一早,两台专门用于制作“玉玺”的工作台被送到了篆刻艺术家达庆的工作室。望着这些用于固定寿山石的生铁架子,再瞅瞅手中沉甸甸的石料,达庆长吁一口气,搁置小半年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藏”玉玺作品终于可以复工。眼前这两块十二三厘米见方的寿山石原本应该在去年8月初就制作完成,但因现在市场上已鲜有篆刻艺术所需的辅助工具,而被耽搁至今。

  曾几何时,印章曾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印信标志,而时至今日,印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签名和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公章、私章所代替。篆刻艺术失去了公众基础成了极少数文人墨客的雅玩。即便是篆刻艺术大师康殷的关门弟子,达庆也不得不为了生计撂下手艺下海经商,直到2003年8月,北京奥运会会徽发布。

  “看到奥运会标上出现了印章元素时,心里突然有股子说不出的滋味,那是篆书,我再熟悉不过”。提起快五年前的那一幕,达庆依旧兴奋不已。“既然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都能选用印章元素,我为什么不将篆刻艺术在我手中延续下去”?于是,达庆安顿好自己的生意,重新翻出了刻刀……

  2005年,萨马兰奇访华时,达庆创作的“百寿图”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了萨马兰奇。萨翁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2008年,达庆的“奥运大印”完成构思,不日将雕刻完成。他希望将这枚玉玺形制的大印能最终为北京奥组委所收藏,并借玉玺这种被国内外所周知的中国印形制,让篆刻艺术能被更多人所知晓;搭上奥运会的顺风车,让中国的篆字走向全世界。

  篆刻艺术以篆字为基础,融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于一体,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以独步天下的魅力区别于书法、绘画……

  本报记者程功摄影报道J129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