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法国的“体坛阿兰-德龙”:没拿到奥运金牌是种宿命(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0:57  体坛周报

  TITAN:也就是说,在那之前你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

  雅齐:没有,在成为职业田径运动员之前,我只是每周进行两次长跑锻炼,基本只能算是锻炼身体,此外没有任何额外训练。从1956年开始,我入选了法国国家田径队。在那里,作为800米、1500米和5000米最好的选手,我有了专门的教练,他教会我很多东西。

  TITAN:在法国传奇般涌现之后,您进军欧洲和世界田坛的道路也一帆风顺吗?

  雅齐:我在法国国内可谓顺风顺水,刚一出道就获得了法国中长跑少年组冠军,接着是青年组冠军。1956年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是在墨尔本,和其他高手同场较量,我由于缺乏系统训练造成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而且当时我只有20岁,没有任何大赛经验,在第一场小组赛就被淘汰了!也正是那次惨败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级运动员,需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和准备。

  TITAN:那时,您对于自己的能力是否产生过怀疑,是否后悔选择田径作为职业?

  雅齐:的确,猛然间我发现田径并非想象的容易。不过,对于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做这样的尝试也没有任何害处,而且我完全可以选择重新开始。于是,我对自己并没有格外的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后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功都是水到渠成的。老实说,我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系统规划,基本上都是根据每一步的成绩决定下一步的打算。

  【《队报》情结】

  TITAN:在墨尔本奥运会之后,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低谷,法国《队报》为此还专门展开了一次“拯救米歇尔·雅齐行动”……

  雅齐:当时的《队报》就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它不仅仅是一张报纸,同时还是一个体育赛事的组织者。《队报》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人物,几乎都是在那个时代涌现的。第一号人物是高代,第二号人物就是梅耶尔,也就是后者发起了所谓的拯救米歇尔·雅齐行动。那时候田径的重要性不像现在这样被忽略,一个简单的对比,当时足球报道往往只有1个版面,而田径有3个,现在足球有6到7个,田径连半个都没法保证了。

  TITAN:能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雅齐:那是1958年,初次奥运会征战的失败让我对田径产生了厌倦心理,当时我已结婚并有了孩子,我想要找份工作承担起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当时的《队报》主编梅耶尔在和《队报》其他负责人简单沟通之后发起了这个行动,具体地说,是对于我的两项帮助:首先,我被这家报纸雇用为工人;紧接着,我的母亲也被安排到《队报》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全家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和自由投入专业训练和比赛。不过,我并不只是一个挂名的工人,我必须在完成分内工作之余再进行训练和比赛!不仅如此,他们还成功说服了我母亲支持我在田径上发展下去,并且给我提供了不少专业上的建议。

  TITAN:也就是说,你不仅熟悉《队报》的历史,恰恰是他们的支持让你取得了日后的成功……

  雅齐:是的,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队报》不是一张单纯的报纸,他们创办了欧洲冠军杯足球赛。那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时代,《队报》不但创办了环法这样的比赛,同时,还创办了其他很多赛事,比如欧洲田径锦标赛乃至于后来的世界田径锦标赛都是梅耶尔发起创办的。所以,在法国乃至于整个欧洲,梅耶尔不是被当作一个报人,而是被誉为“田径教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