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弟子嘿嘿哈哈练武术 中国师傅之乎者也传文化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09:53 广州日报大洋网
1936年柏林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第11届奥运会,当时中国派出了1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比赛,此外还派了一个体育考察团和一支武术表演队。虽然中国队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武术表演却受到热烈欢迎。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组委会特意在汉堡大戏院为中国武术队安排了专场演出。接着武术队又应邀到法兰克福、维斯巴顿等城市进行了表演,均受到热烈欢迎。 虽然至今为止,武术还不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是在柏林奥运会上亮相后,武术在柏林、德国乃至世界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时隔72年,当广州日报“进军全球奥运城”欧洲B线记者一行4人来到柏林时,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图/文 特派柏林记者 吴嘉丽、赵东方、朱雯芳 市民记者梅杰 “德国少林寺”徒弟超3000 “德国少林寺”位于柏林市区,门前立着两只虎虎生威的石狮子,门上红底黄字的“德国少林寺 SHAOLIN TEMPLE DEUTSCHLAND”牌匾格外醒目。“德国少林寺”共有两层,透过二楼的落地玻璃,各式各样的刀枪剑戟清晰可见,而“QI GONG(气功)”和“TAI JI(太极)”等字样更被贴在醒目的位置。 也许是周末的原因,“德国少林寺”大门紧闭。敲了好久门,才见一个身着运动服的师傅前来招呼。记者介绍来意后,这位叫释永道的师傅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据释永道介绍,“德国少林寺”原是德国人和少林寺合作的少林文化推广中心,德方投资,少林寺派师傅过来授艺。德方在2001年开始投资,但于2005年突然撤资。目前“德国少林寺”由少林寺接管,释永传为负责人。释永道说,目前,“德国少林寺”共有5位师傅,都是从少林寺过来的,今年45岁的他便是其中之一。1988年,当时25岁的他加入少林寺师从释行孝,到了2007年被派到“德国少林寺”,现在主要教授气功和太极。他说,他与少林寺主持释永信是一辈的。 据释永道介绍,在德国,虽然有不少人学习跆拳道、空手道,也有相应的机构,但影响力都不如少林武术,包括跆拳道和空手道的组织机构在内,在德国跟“德国少林寺”类似的武馆就有七八十间,其中中国武馆有二三十间,“德国少林寺”是规模最大的。“德国少林寺”目前主要实行会员制,寺里与学生签订合约,学生每个月大概交30欧元,就可以在此学习功夫、少林拳、散打、气功和太极。“德国人对武术的热情高涨,从2001年至今,在‘德国少林寺’学习过武术的学生超过3000人,这里有很大的流动性,目前有会员超过380人,其中95%是德国人,而中小学生约占1/3,其余大多数都是成年人,30岁至55岁年龄段的学生居多。”有两名会员令释永道师傅印象十分深刻,其中一位是80多岁的德国老太太,另一位则是只有3岁的小男孩。 德国“教头”结缘中国“侠女” 当记者赶到柏林武术队训练馆的时候,已是晚上9时多,虽然地处偏僻,但当从远处听到周华健的《刀剑若梦》(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主题曲)后,直觉告诉记者:眼前这个场馆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当我们走近时,“嘿”、“哈”呐喊声、“嘭嘭”的拳脚声清晰可闻,临近门口,只见场内几个老外小伙、姑娘或拳来脚往,或挥刀舞棍,正练得不亦乐乎。 柏林武术队这个所谓的训练场馆(后据介绍,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训练分址),其实是一所学校的室内篮球场,条件略显简陋。但在这里,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一首接一首的中文歌曲响彻训练馆,队员们身穿印有“08”和“Berlin Wushu Team”字样的队服,就连他们训练时穿的运动鞋也是“中国制造”的飞跃牌球鞋。而在与一群金发碧眼的柏林青年的交谈当中,记者甚至听到了倍感亲切的普通话,“武术”、“功夫”是他们发音最标准的中文,当然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