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他们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鸟巢保安:奥运带给我的福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10:07  新京报

 杜少中

 年龄:55岁

 职务: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奥运,对于北京的环保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契机。

  所谓考验,就是北京的空气质量需要作出哪些改善的努力,以能达到奥运会的需要。而所谓契机,就是北京可以借奥运的东风,加快改善空气质量的步伐。

  1998年,北京开始了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的努力,在实施了13个阶段数百项措施后,北京的大气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1998年全年只有100天空气质量达标,到去年,空气质量达标天已经达到了246天,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

  在这些年里,为了实现改善环境这个目标,北京人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而进入了奥运之年,努力需要更多了。除了每年都要采取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外,还要针对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机动车、工厂、燃煤锅炉、工地,这些重要的污染源都需要加强监管,以保证奥运期间有一个良好的空气质量。

  奥运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国内国外的关注。从以往每年只有10多批10多位外国记者来采访北京的环保,到去年有70多批230多位外国记者造访环保局,今年则要更多。虽然有些国外记者的思维中带着对立的倾向,以一些并不正确的判断来指责北京的环境保护,但我们都没有拒绝他们的采访,因为需要让他们以及他们在外国的受众,了解到北京环保真实的情况。

  奥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北京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及周边省市也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专家论证结果,我们已经采取的和将要采取的措施综合发挥作用,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的要求没有更多悬念!

  奥运的环境保障,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既要和自己职业结合起来,让人们更多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还要确立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要动员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2006年,北京的一些车友会等单位发起了“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作为一个环保人,我有义务支持和参与这样的环保公益活动。从2006年开始,我和很多车友、环保志愿者一样,积极参加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妥善安排好工作,坚持每月至少2天不开车,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这个活动里。而且我很高兴的看到,最近不少车友在网上又自发的叙述起少开一天车的心得、故事,继续发出少开车的倡议。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北京的环境得到持续的改善,才是北京环境保护的目标,就大气环境改善而言不仅仅是为了奥运空气质量达标,而是要为建设宜居城市努力,因此在奥运之后,北京改善空气质量的步伐不仅不能放慢,而且要继续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让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