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后故事温馨感人 莫斯科激情一跳世纪坛幸福呐喊(2)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1:07 北京日报
大国风范 “中国有一种大国风范,面对国际舆论,无论环境怎么变化都始终坚持,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张清回忆两次申奥的经历时说。 2001年春天,北京在国际舆论环境中正面报道的比例为30%—40%。到了夏天,舆论环境转变到了70%—80%。“这是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有牵连的重大事件上,第一次舆论环境由负面转变到正面。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张清说。 综合国力、政治稳定、经济实力、社会安定、人民支持、体育蓬勃发展……都是一个大国办大事的充分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9274.2亿元。同一年,首都北京的人均GDP达到2700美元。第二次申奥时相较于8年前的第一次申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正面向世界开放,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各民族同胞团结一心众盼奥运。权威民意调查显示,北京申奥的民众支持率高达94.6%,列5个申办城市之首。 小事动情 申奥是一件大事,它由千万件感人小事累积而来。那些被人忽视的微小瞬间,举手投足间的信念,总有人能够记得。 2001年2月,北京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英国读书的邓亚萍参加完考试赶回来。作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的她,在陈述中回忆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参加火炬接力的小事。一个3、4岁的澳大利亚男孩指着她手中的火炬问:“我能摸摸吗?”她蹲下身说:“当然可以。”孩子的眼睛里闪耀出别样的、惊喜的光芒。邓亚萍说,如果奥运圣火能来到中国,在4亿青少年心中点燃,那该有多好! 这段话令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成员大为震撼。“这篇讲稿一直摆放在我的书架上,至今读起来仍十分感动。”张清说。 2001年初夏,邓亚萍拜访卢森堡大公时说:“商店售货员认出我来并说,你要好好展示咱们北京啊,申奥成功,我们就能住上新房子了。”2006年,卢森堡大公访问北京时说,他为将票投给北京而感到骄傲,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票对北京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人民支持 “这些年我到过不少申办城市,说到陈述,没有哪个国家集中了那么多专家;说到接待,没有哪个国家工作那么细致,那么有人情味;说到市民支持率,没有比北京更高的了。”国际奥委会申办城市关系部主任雅克琳·巴特雷女士回忆北京申奥工作时说。 北京奥申委迎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前,曾委托第三方机构做过两次民意调查,北京民众对申办奥运会的支持率分别为94.9%和94.4%。此前巴黎、多伦多79%和78%的民众支持率已经令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感到高得惊人。他们觉得北京的数据不可思议,迫切想来亲眼看看。 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成员来到王府井大街,售货员认出他们后想要自己买下柜台里的玉饰送给远道来的客人;新东安市场里,一个小学生特地买了中国结送给他们;商场广播里放着自己录制的申奥节目。这令时任国际奥委会委员、英国奥委会主席的瑞迪先生深深地感叹。此外,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在境外总有华人热情支持。“他们是我们在境外最大的帮助者。”时任北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的郭坦回忆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