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处长王平久:为奥运的信念拼命工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08:34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奥运吉祥物、口号、火炬的发布,到倒计时1000天、500天、一周年,再到奥运歌曲征集、电影周、奥运文化广场……,大家记住了这些欢欣鼓舞的活动,却不见得认识幕后的英雄们。不过,有一个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他是这些活动的策划者、亲历者,他见证了奥运背后一段段的动人故事,他就是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处长王平久。

  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是圆百年梦,也是尝鲜。不论是体育部28个首次由中国人担任的竞赛主任,还是文化活动部负责不同奥运项目的处长,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奥运文化活动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现在看来每个活动都很有号召力,但策划时,如何将公益和市场结合起来,办出奥运特色,传播奥运精神,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已经身经百战的王平久,一直忘不了亲自策划的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个奥运文化广场主会场——房山。

  房山离市区偏远,没有任何奥运场馆,经济实力不强,凭什么成为这个“第一”?凭什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王平久脑筋一转,想到房山是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地,于是“根祖文化——华夏文明之火——奥运圣火”这样的思路在他脑中成形。通过“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展现“北京文明,情系奥运”。师出有名,最终活动吸引了电影家协会成员、著名主持人、京港明星400余人。

  那一年,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高度评价了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奥运文化广场房山主会场的活动,称房山为“抓奥运经济的成功代表”。也是从那时起,“平久”成了娱乐界很多大腕明星买账的名号,而同行内很多人开始称之为“久哥”。

  从2004年以一个普通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到现在,王平久已经养成了每天睡4小时的习惯。在电影活动周筹办期间,他还创下了三天不睡觉的纪录,其结果就是,电影周一闭幕,他当场晕倒,经过了将近1小时的抢救。回忆当时的情景,王平久很感动:“我可能把大家都吓坏了,听说所有工作人员都守在急诊室外。”

  在奥组委很多年轻人的眼里,王平久是“偶像”,好像没有难得住他的困难,并有用不完的想法;在领导眼里,他是“拼命三郎”,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常常超越身体极限,坚持到活动最后。难怪他说:“每次完成一个大型活动,我都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如果不是心中对奥运的信念,很难坚持到现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