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祝福北京”撒拉族拍摄花絮 撒拉族刺绣堪称一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18:13  新浪体育

  撒拉族是一个外来民族,在中国有700多年的历史。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撒拉族女子普遍不受学校教育,所以文化程度相当落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渐渐喜爱作手工艺品。撒拉族女子爱刺绣,她们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间刺绣艺术,她们在枕头,袜底,袜后跟和女鞋边上锈出各种花卉图案,如干枝梅,牡丹。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 刺绣多为妇女所作。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今,戳针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饰,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针套,靠垫等生活用品及 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在过去,当撒拉族男人在黄河浪尖、在田畴林野、在他乡异地为生存而挥汗操劳时,妇女则在农闲或休息的当口,三五一群,或婆媳、或母女、或姐妹在树阴下,在热炕头刺绣。在她们的巧手下,一幅幅既具实用价值,又能给人审美享受的刺绣得以完成。

  在当时,一个好女子必须具备良好的缝纫和刺绣手艺,这样,在她们出嫁时,那些经由自己的双手刺绣而成的枕套、围裙、鞋袜等物品,好像一张特殊的身份证,表明姑娘心灵手巧的程度。

  大多数撒拉族女子在十岁左右就开始学习刺绣。家传是传递这种艺技的主要方式,从母亲或奶奶那里,撒拉族少女很早就习得了用针线布料构图,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渴望。五彩丝线穿引出一片片青翠的绿叶,一朵朵娇艳的芍药、牡丹,那些布料上的花鸟鱼虫,强烈地显现出特有的文化、风俗、地域特征。

  撒拉族刺绣作为撒拉族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撒拉族妇女为美化生活、寄托祝福、传递情感而世代相传的撒拉族民族民间工艺。2006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正式公布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即组织人员创作出第一批刺绣福娃制品,并在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展会上以其针法细腻、工艺精湛、立体感强、外观华丽典雅而吸引了广大的刺绣爱好者和各地商贾游客,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08年元月9日,北京奥组委捐赠事务办公室复函同意接受撒拉族刺绣福娃为奥运赠品,海东行署和循化县立即组织民间的能工巧匠,于2月中旬确定了撒拉族刺绣福娃的设计方案,聘请了刺绣专家现场指导。全部工作完成后,于4月23日开展了由近万人参加的以“撒拉族刺绣福娃捐赠北京奥运会启动仪式”为主题的“奥运激情燃青海”大型宣传活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