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风浪中的六小时 体验水上志愿者阎子衿的海上生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2:2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从15日开始,帆船赛各个级别陆续进入了比赛日。昨日,记者走进竞赛组织水上团队,跟随志愿者阎子衿一起体验了一把长达六个小时的海上“漂移”生活。

  今年20岁的阎子衿,外表清秀、略显文静。去年刚刚考入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城市管理专业,今年暑假是他进入象牙塔之后的第一个暑假。能从近千名报名者当中成功胜出让这个年轻的大学生颇感自豪,尽管为了这个梦想,他从5月开始就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他从去年开始筹划的暑假之旅也因此搁浅,但他并不觉得有丝毫遗憾。“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帆船赛志愿者亲临赛场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阎子衿的身份是一名水上器材维护志愿者。从8月1日开始,家、公交车站、奥帆中心成了他每日生活的“三点”:先是离家乘坐公交车到达佳世客车站后,然后下车步行30多分钟到达奥帆中心。

  9时至10时,阎子衿所在的竞赛组织各水上志愿者团队,要在工作船艇的停泊区内集合,分组分批召开总结会,由各团队负责人就昨日的工作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今天的工作作出部署。

  10时30分,会议结束之后,记者跟随阎子衿来到水上志愿者团队休息大厅内领取器材。阎子衿领了两个冰袋,一套形似彩色大气球的浮标。“冰袋是用来降温的,浮标是以备不时之需,帮助竞赛组织人员设置警戒标用”。此外,他还领了一分包含有牛肉、火烧、苹果等的简易午餐。

  11时,记者与阎子衿一起登上了“奥帆188”号橡皮船艇。在确认了防晒霜、工具包等都带在身边后,阎子衿解开橡皮艇的缆绳。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阎子衿的搭档、橡皮船艇的“司机”赵淳发动引擎,记者的海上体验之旅正式起程。

  在起点船的引领下,橡皮艇载着我们缓缓驶出了港池。十几分钟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位于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正前方的比赛E场地。

  “我们的任务是在这片区域附近来回‘漂移’,随时等待起点船向我们发出指令。重点关照对象是帆船赛各工作用艇的维护和应急救援。”阎子衿向记者介绍说,“有时候我们也客串一下救生船角色,当海上出现恶劣天气时,将运动员拉到岸边”。

  昨天风清气爽,波浪平缓。随着橡皮艇在海面之间的来回穿行,一种劈波斩浪的惬意在记者心头油然而生。“今天你跟我们上船真是选对了日子。要是赶上炎炎烈日当头照或是8级海风迎面吹的时候,你就感觉不到惬意了。”见记者有些兴奋,阎子衿接着说,只要风力合适,不出现雷雨天气,帆船比赛照常进行。我们的工作也不能停歇,因此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毕竟是少数,更多时候我们要经受炎炎烈日和海风的双重考验,不过,我们水上志愿者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已经过眩晕测试、拔锚布标、海上环境体验等多个环节的考验,对此早已习惯了。

  12时30分,我们的午餐在一股海腥味儿的陪伴下完成。

  午餐之后,阎子衿与搭档再次进入工作状态。而此时的记者已有些不习惯,随着船只的颠簸,记者的头也开始晕乎起来,情绪开始变得焦躁起来,阎子衿与搭档却看不出丝毫地疲倦,依然精神抖擞。记者只好在心里默默地希望此番海上体验赶快结束。

  2时、3时、4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当指针指向5时,这段难挨的海上之旅终于结束。经过了6个小时的海上“颠簸”之后,我们一行三人返回奥帆中心主港池。

  “因为每次出海之前,每条工作用艇都经过了仔细检测,所以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如同前几天一样,今天起点船没有向我们发出救援指令,这就意味着E场区的所有工作用艇都运转正常。”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阎子衿总结说,虽然我们每天的海上生活都是等待,看上去有些枯燥和单调,但为确保比赛的每个细节都不出纰漏,我们愿用百倍的耐心来面对。我们希望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因为我们等待的背后,恰恰说明了帆船赛在各个细节上正更趋向于完美。

  本报记者 周建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