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凌换个角度瞄准北京奥运 为移动靶重回奥运而努力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3日12: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王欢 申奥亲历者、筹奥实践者、办奥参与者--奥运射击冠军杨凌七年间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但舞台始终围绕着北京奥运会。 二00一年七月十三日莫斯科,杨凌与邓亚萍一起代表所有中国运动员在北京陈述中向全世界的运动员发出了邀请:“我们都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希望在北京见到你们!”每年临近七月十三日,这位历史见证者的电话都会变成热线。 提到申奥成功,杨凌印象最深的还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二00八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瞬间,“仿佛就定格在昨天,在我脑海里清晰、永远不会磨灭!” 杨凌说:“以最快反应蹦起来举臂欢呼的同时,我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夺取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此前,他已经在一九九六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二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两夺男子十米移动靶冠军。 然而命运却和这位有“福相”的冠军开起了玩笑。雅典奥运会前他在身体训练中左脚跟腱断裂,与实现三连冠失之交臂。翌年,他的项目成为“瘦身”计划的牺牲者,彻底无缘北京奥运会。 接连的变化与打击之下,无奈的杨凌渐渐放下了手中的枪,但他却称自己“很幸运”,因为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奥运梦想,反而换了个角度继续瞄准二00八。 为奥运拍宣传片,签售北京奥运特许商品,介绍北京奥运比赛场馆,捐献申奥陈述西服,担任奥运城市行形象大使、奥运村专家和火炬手……七年间他以宣传大使和公益大使的身份奔走各地,表达对奥运的热情和支持,也亲身体验到了北京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晴空万里的天数多了,沙尘暴少了,今年干旱的北京雨水也增加了。”杨凌细数着自己的感受,“通过筹办奥运会,北京在环境建设、场馆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设施等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和实惠。我前两天开车从香山到大会堂,居然只用了二十多分钟,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当初申办时的各项承诺我们都在一一兑现。”杨凌强调,“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筹办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十六天后,北京奥运会就将开启大幕,“我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不能亲自举枪征战,杨凌依然将活跃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正是看中杨凌丰富的大赛经验、人生阅历和良好的心态,今年三月,总教练王义夫力邀杨凌重返国家队,操作一些射击队的对外事务并担当师弟师妹的“心理辅导师”。杨凌笑称:“又回到‘战友’中间,真想此生只做运动员!” “变身”射击比赛特约解说嘉宾,则是杨凌置身北京奥运赛场的特殊方式,“射击运动外表看静悄悄的,可背后竞争却非常激烈,希望通过我的解说,让观众欣赏和了解到比赛精彩的内涵。” 七年来不断变换身份的杨凌,始终没有离开热爱体育的观众的视线,因为他心底里那份奥运情愫从未褪色。他现在还在忙碌一件事--让移动靶项目重回奥运会,未来再度扛枪复出也未可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