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首页滚动新闻图片视频分项新闻中国备战诸强练兵奥运场馆竞赛日程体育首页

迎新春乒乓球赛申城开赛 小小银球连接奥运梦想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9:58  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 平萍

  为北京奥运会加油,正在举办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赛拉开了申城今年“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的序幕。

  世界冠军郑敏之、李赫男、郑怀颖、张德英、曹燕华、丁松亲临现场,挥拍上阵,纷纷送上了对北京奥运的祝福。乒乓爱好者们热情追捧,有1280名业余好手加入比赛行列。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动感时尚的青年,到活泼好动的少年,跨越10至70岁的七个年龄段,飞舞的银球连接着共同的奥运梦想。

  爱好者大显身手

  双休日,东华大学体育馆和梅龙镇广场内处处充满了生气,每个参与者都在你推我挡中获得极大的快乐。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少小选手打得格外活跃,巨鹿路一小9岁的陈瑞玲看似文静,一上场面对冠军前辈毫不手软。稚气的她兴奋地说:“和世界冠军交手是我的荣誉啊,他们还给我签了名呢。”场下的“爸妈拉拉队”却为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充当场边指导:“拍子要压住啊。”有的端起数码摄像机,记录下孩子的每一个动作。

  赛场上,一位老年球员正向裁判长求救:“我没带身份证怎么办?”原来街道组织团体报名,他光顾着提醒别人比赛事项和参赛证,匆忙中自己却忘了身份证。当得到裁判长的通融允许比赛,他心满意足地说:“只要能打几场球,能否出线并不重要。”

  热情参与的市民中,还有敢于叫板的老外。高个子、蓝眼睛的瑞士小伙保罗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球也打得有板有眼,他的球技受到世界冠军们的认可。他说:“我从小就打乒乓球,我的父母也很喜欢打,家里就有乒乓球台。”

  球迷和偶像面对面

  酷爱乒乓球运动的储榆德,和儿子一起获得了与前世界冠军李赫男和郑怀颖对阵双打的机会。能见到自己年轻时十分崇拜的偶像,激动的他立即全家动员,从网上搜集乒坛名将的资料,精心排版并打印出来。当精美的彩色图文展现在冠军们面前时,他们惊喜不已。储榆德还特意花300多元买了一块红双喜新底板,获得了6位世界冠军的签名。他兴奋地说:“真是机会难得,这个球拍我要好好珍藏,将来留给儿子当传家宝。”

  “你们在干什么呀?我能打一打吗?”一位伊朗商人“闯”入赛场,世界冠军李赫男回应:“当然可以,来吧。”几个回合下来,老外兴高采烈,李赫男爽朗地说:“搞活动不就是希望更多人来参与?有人想来打,当然欢迎。”

  李赫男曾有一段奥运经历。“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我当时是美国队的男女队主教练。”她的奥运理念赢得喝彩:“什么是体育强国?不仅是多出几个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全民参与,大家都动起来,为快乐,为健康!”

  世界冠军追求新高

  尽管世界冠军已不年轻,尽管不能继续驰骋沙场,但他们仍以各自的方式为乒乓事业做着贡献。

  “虽然我们退役了,但是我们永远都跳动着一颗‘体育心’。”郑敏之说,奥运年计划将她创办的“敏之杯”办到澳门去,社区中老年乒乓赛也要深入推进,提供一个展示乒乓技艺、以球会友的平台。

  张德英乒乓中心也打出更多免费牌,以此方式回馈社会。鼓励百姓加入健身大军:每月首个周一下午免费向球友开放,暑假开设世界冠军免费辅导课。

  退役后的丁松也换了新角色,去年岁末,与闵行莘庄镇小学合作的丁松乒乓球俱乐部正式挂牌。“师姐”曹燕华是他取经的对象。在丁松的职业生涯里,未能参加奥运会,是他的一个遗憾。因此,培养出一个能参加奥运会的学生,是他最大的心愿。

  不久前,曹燕华以奥运的名义,挥动大手笔,成立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曹燕华奥运之星”基金,发起人的她率先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作为这项非盈利性基金的启动资金。北京奥运会时,她将参与电视解说,以更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