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晓胜 姬少亭
北京奥组委官员20日表示,在北京的31个竞赛场馆中,观众的平均上座率超过80%的场馆,占到80%以上。
在奥运期间的各大发布会上,上座率一直是各国记者聚焦的焦点,场馆内的一些空座和场馆外脖子上挂着上书“求票”中国字牌子的外国人都成为镜头捕捉的目标。
对“场内空座、场外一票难求”的现象,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副部长姚辉不否认开赛初期一些场馆的个别场次确实存在上座率较低的情况,比如“早上开赛较早或者晚上比赛结束较晚的场次”。
但是“随着赛事的逐渐升温,决赛的逐渐展开,上座率在逐步提高,相当多的场次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 姚辉20日在“2008国际新闻中心”介绍赛会以来北京奥运场馆运行情况时说。
截至20日,北京的奥运赛程进行了三分之二,姚辉认为,总体上看赛事的组织和场馆运行工作平稳顺畅、广受好评。
对于前期“确实有不少场次观众的上座率相对稍低”的情况,姚辉认为有几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观众对不同赛事的喜好程度不同。二是还有奥组委将部分门票按照国际奥组委的规定赠送给了赞助商、运动员、媒体,而他们会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比赛观看。三是比赛时间的原因,像网球这样较早或较晚的比赛都会导致观众数量相对减少。
“我记得最迟比赛到凌晨三点多钟。看的时间比较长,观众也比较疲惫,有可能出现离席的情况,我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他说。
姚辉介绍说一些比赛使用通票,比如早晨的票可以看两场,从早晨九点看到中午一点,观赛时间比较长,观众有可能来得晚一点,或者是在观赛过程中出去买点食品、买点饮料,也有可能造成局部或者是在某一时间内空席。另有一种通票,可以在同一场馆多个场地观赛,就使得某一个场地里观众数量显得稍少。
对于空座问题,联合国秘书长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特别顾问维利·莱姆克告诉记者:“场馆内的一些空座并不能说明中国观众热情不高,事实上,他们非常渴望看到比赛。”
作为潘基文的特派大使,莱姆克曾多次到场馆观看比赛,他建议北京奥运委“适当减少对赞助商、运动员和媒体的预留票”。
“另外可以将检票时间提前30分钟,未按时检票的座位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二次售票。这样既满足了奥运惯例,又没有浪费守候在门口的观众的热情。”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这一观点与许多中国网友不谋而合,在新浪网对2920名网友的调查中,63.7%的人感叹有票不看比赛是“浪费资源”。44.8%的网友认为,应规定观众最迟到场时间,过时应重新出售门票。
对于有票观众未到现场的原因,76.7%的受访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赠票缺席造成的,30.7%的人相信,可能与观众生病、工作或其他原因有关,14.1%的人认为是观众个人偏好的结果。23.8%的人认为,空座也可能与退票不方便有关。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曾表示既要尊重观众权利,同时也要场馆观众满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奥组委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安排”。
新浪网的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人认为通过电视看毕竟不如到现场过瘾,后者才能真正体验赛场气氛。
在姚辉看来,北京奥运会频频出现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也与观众的热情不无关系。
“比如说男子100米破纪录,比如说在水立方菲尔普斯的8块金牌。这些都与我们观众的热情支持所分不开。”姚辉说。
开赛前奥组委曾担心鸟巢的8万多观众坐席,是否都能在早晨的预赛时坐满非常踊跃、非常热情的观众,但是从这几天的开赛情况来看,“鸟巢”早晨预赛的上座率达到90%以上,到晚上的决赛基本上爆满。
北京奥运会门票总数超过700万张,国内销售的部分约占75%。一张普通门票的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普通百姓完全有能力承受。这也是吸引中国公众踊跃申购的原因之一。
“观众的文明、观众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鼓励了选手,使得我们的比赛、运行都非常精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