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四年一聚首 且行且珍惜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18:21   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北京奥运前方报道团 胡孝乾

  算今天,距北京奥运会结束还有两天的时间。新闻中心、媒体村,每一个与奥运相关的地方,已充满了各种离情别绪。

  从两天前起,新闻中心里就有媒体开始收拾行李。前天,读卖新闻的打包箱堆进了洗手间旁边的楼道;昨天,又多出了不少写着“AFP”的木箱;到了今天,堆积的行李却少了许多,想必它们已经先行一步,各自西东。

  比赛项目结束了不少,MPC里的记者也陡然多了许多。十多天前,第一次见面时,大家行色匆匆地握手问候;再次相逢,就要风风火火地互道珍重。有人笑着说,我们比牛郎织女还辛苦,每四年才能见一面。是哦,奥林匹克不只属于运动员们,也让“职业生命”更长的老记们有了聚首的机会,不过,一别就是四年。

  “我和高是20多年的老朋友啦。”乔治·维希笑着对我说,“不过我们见面的次数不超过10次——四年一相逢。”

  这位年过六旬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从1984年开始报道奥运会。在那年的洛杉矶,他第一次见到了当时还是普通记者的现任新华社体育部主任高殿民。

  和MPC正相反,现在的媒体村已经“萧条”了不少。电梯里不再有塞不进人的情况,买早餐也不再需要排队,虽然减少了班次,但是媒体村里的摆渡车仍没有坐满人。

  “你看,现在都空了。”健身房的教练怏怏地抱怨着,“原来跑步机都要排队的,现在一个人也没有了。一下子就走掉了,心里空落落的。”

  志愿者的微笑和以往一样灿烂,就像今天的天气一样,让人充满活力。不过,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仍然可以读出一丝不舍与离情。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告诉我,昨晚有人哭了,就在记者们把行李搬上出租车的时候,他们没忍住眼泪。

  听着他们的话,好像回到了大学军训的时候。也是短短的一个月,离别时却有止不住的眼泪。不过,这次的离别,我们却还有再见的希望。

  这一别,就要四年的时间;再相逢,便是地球彼端的伦敦。互道一声,且行且珍惜。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