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建设进展 > 中国游泳、花游、水球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游泳 > 正文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张薇)各路选手的奥运备战已进入最后阶段,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的运行演练。虽然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毕,“但是,只要奥运会一天没有开始,我们的备战工作就不会结束。”国家游泳中心新闻运行经理李嵘26日说。
历经4年多的建设,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于今年1月28日竣工并交付使用。紧随其后在这里举办的中国游泳公开赛、世界杯跳水赛以及花样游泳奥运资格赛,让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场馆成为抢眼明星。经过各国和地区运动员、教练等专业人士的亲身体验以及无数媒体镜头的放大观察,这座蓝色立方体得到了无数喝彩,也收获了更为宝贵的意见。
当“水立方”在中国游泳公开赛上首次开门迎客,就迎来了掌声阵阵。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高斯帕在多次采访中都不忘强调:“这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好的游泳馆。”国际泳联新闻委员会主席卡梅蒂也表示,这一“壮观的”场馆的各种设施都很完善,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泳联的标准。
中国选手张琳说:“我去过世界各地很多的游泳馆,这绝对是最棒、最先进的一个。”德国名将斯特芬也说:“场馆很好,泳池很棒,一切都让人满意。”
当然,四面八方传来的意见也不少。比如,很多记者反映“水立方”媒体采访的混合区空间有点小;瑞典短距离自由泳高手尼斯特兰德认为热身池需要更多时钟。于是,在4月下旬的花样游泳比赛结束后,“水立方”就进入了细节改造周期,包括为坡度太陡的看台台阶两侧加装扶手;将现场屏幕由原有的28平方米改为50平方米……
李嵘表示,经过3次测试赛,场馆运行团队的确发现了很多类似的细节问题,所以一直都在马不停蹄地加紧完善,目前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毕。6月16日,场馆运行团队的200余名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在“水立方”里办公;7月25日,场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又一起举行了誓师大会,这标志着上千名志愿者也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按照各个业务岗位的程序排班上岗;而27日开始,陆续就会有运动员来场馆进行训练。
北京奥运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3个项目的比赛均在“水立方”进行,从8月9日至23日的15天时间里,这里将产生游泳32枚、跳水8枚、花样游泳2枚金牌。而“交叉赛程”正是“水立方”面临的最大考验。
“前半段是游泳和跳水交叉,后半段是跳水和花游交叉,所以转场成为我们演练的重点。特别是8月15日那天,由于赛程安排,我们的转场时间只有1小时50分钟,同时还要考虑观众提前进场,比赛结束时间延迟以及颁奖中出现情况的各种因素。为此,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次演练,而且准备多套应急预案。”李嵘说。
北京奥运会期间,“水立方”可同时容纳1700名观众,而这里的门票目前已全部售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