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最新动态 > 中国游泳、花游、水球队征战北京奥运会 > 游泳 > 正文
马拉松游泳:很严酷很激烈
10公里马拉松游泳(公开水域)?对,是10公里,是马拉松游泳,是公开水域,你没有看错。
根据国际游泳联合会制订的公开水域游泳竞赛规则,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是指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举行的比赛。其中,距离不超过10公里的比赛称为长距离游泳赛,超过10公里(含10公里)的叫马拉松游泳赛。参加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运动员年龄不得小于14周岁。
公开水域游泳项目在世界上推广得相当广泛,自1975年就开始有成绩记录,目前这个项目上成绩较好的有意大利、俄罗斯、德国、美国、英国等。在这些国家,群众参与公开水域游泳的积极性非常高。
2005年10月,国际奥委会决定将男、女10公里马拉松游泳项目(公开水域)增设为北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也是该项目第一次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19岁的俄罗斯选手伊利琴科以1小时59分27秒7夺冠,领先第二名的英国选手佩恩1.5秒。伊利琴科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个马拉松游泳冠军,她说:“获得第二名、第三名的英国女孩太厉害了,她们全程都没有补充食物。”
马拉松游泳比赛的水道边上有几个“补给站”,教练可以把食物、饮料放在杆头的瓶子里,悬在选手经过的水道上空,选手经过时可以拿下瓶子吃上几口。不过,因为害怕耽误时间,大多数选手都没补充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左小腿截肢的南非残疾运动员杜托伊特获得这个项目第十六名,她还将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比赛。
今天上午,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将掀起夺牌大战。
【新增理由】
国际奥委会没有公布新增男女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理由。有业内人士猜测,新增这个项目是因为人类渴望接触自然、拥抱自然和回归自然的国际趋势,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公开水域游泳在国外有较高的关注度。再加上马拉松游泳比赛的“特殊”规则,让这个项目很具观赏性。
【规则】
马拉松游泳比赛没有赛道限制,选手必须学会在“混战”中占据优势位置,并克服其他人的干扰。
选手们挤在一起游泳难免碰手碰脚。在昨天的女子马拉松游泳比赛中,金牌得主、俄罗斯选手伊利琴科曾与两位巴西选手并驾齐驱,她说:“这两个人太有进攻性了,行为举止接近非体育精神的边缘。这是游泳,不是拳击。就算你是菲尔普斯,也不一定能游公开水域。”
由于耗时很长、耗力很多,马拉松游泳比赛允许选手进食和教练喂食,但有严格的规定:一是“喂食点”是固定的;二是教练只能站在岸上或筏子上,把食物装在瓶子里挑在杆头,悬在选手经过的水道上空(很像是在钓鱼),如果教练不慎落水,选手会被取消比赛资格;三是选手不允许碰触浮筒或喂食杆,否则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为方便选手区分哪份是自己的食物,教练还常常在杆头缠上国旗。在喂食点,常常拥挤不堪,选手争先恐后进食,有人刚拿到食物就被别人碰掉了。不少选手怕出现这种情况,便在泳衣缝里别上小号的塑料袋包装食物。
此外,马拉松游泳比赛的选手,背上、胳膊、手上都印有黑色的数字号码,方便区分。这些号码跟儿童玩的贴纸很相似,打湿贴纸贴在身上约1分钟,数字就会牢牢印在身上两三天才消失。
【赛场】
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游泳比赛在顺义水上奥林匹克公园静水水道进行,赛道长2.5公里,选手需要游4个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