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跳水为何“独舞”世界 坚实根基成批制造天才(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00:00   新华网

  国外等待天才 中国成批“造才”

  跳水项目于1904年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1984年奥运会之前,美国一直是世界跳水的霸主,共摘得41枚奥运金牌,占金牌总数的63·1%,名列金牌榜第二位的瑞典队获得过6枚金牌。但自中国跳水队1984年亮相奥运会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名副其实的“梦之队”。

  实际上,中国跳水起步很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处在站在木板上练跳水的原始状态。改革开放后,国门的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为中国跳水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学习外国技术,引进先进器材,再加上运动员的刻苦和勤奋,让中国跳水逐渐焕发新姿。1981年,史美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赛上获得女子3米跳板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跳水世界冠军,陈肖霞同时获得女子10米跳台金牌,让世界跳水真正有了“中国势力”。

  中国跳水崛起的秘诀到底在哪里呢?曾任中国队教练的陈文波,1992年出国后,先后在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执教,现为美国跳水队总教练。他认为,系统的陆上训练、每周50小时训练时间以及举国体制是中国跳水的三大优势,也是外国队伍与中国队之间的差距所在。而奥运冠军高敏在加拿大当过一段时间教练后感叹,按照国外的训练方式,要追上中国太难了。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时,跳水动作难度不高,选手之间差距不大。但在梁伯熙、徐益明两任总教练的带领下,中国跳水队钻研技术,探索先进训练理念方法、比赛规律和队伍管理经验,研制成功了一套快速培养人才的办法,高敏、伏明霞、孙淑伟、熊倪、田亮、郭晶晶等人就是证明。

  同时,举国体制下国家的大规模投入和全国三级人才培养模式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跳水队从来不缺乏后起之秀,各省市的跳水队都眼巴巴地要把新人送进来。

  然而,与中国的专业培养模式不同,国外跳水运动员大多是由民间俱乐部培养,运动员全凭个人兴趣和自费练习,起步晚,训练不系统,基本功自然与中国选手相去甚远。

  前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于芬分析:“外国跳水始终在等待天才,多少年好不容易等出来一个,就会坚持好多年;中国则是成批量地在培养优秀运动员,随时有新人替上来,所以长盛不衰。”

  因此,北京奥运会上,34岁的俄罗斯奥运会“五朝元老”萨乌丁、31岁的帕卡琳娜、31岁还占据世界第一难度的美国跳台女将威尔金森等人依旧活跃在赛场。

  世界追赶中国 差距不断缩小

  北京奥运会,中国跳水队8金中取其7,风光无限,令人艳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跳水与世界各国的差距在拉大,而恰恰相反,这种差距在不断缩小。

  中国选手赢在基础好、心理和技术细节,但与高敏、伏明霞时代动辄取得四五十分的巨大优势、一个动作失误也能获胜的情况相比,中国选手遇到了更加强劲的挑战。诚如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所言,几乎在每个项目上,现在都有四五名选手与中国选手实力相当,要想夺金牌,必须全力去拼,不能出错。

  男女跳台依然是“梦之队”的软肋,女子跳台在悉尼和雅典两次痛失金牌,男子跳台则在去年世锦赛、今年世界杯赛和北京奥运会上无缘冠军。究其原因,并非中国选手退步了,而是外国选手进步太快了,特别是在动作难度方面,中国选手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一旦外国选手发挥稳定,他们夺金的几率就非常高。

  通过北京奥运会可以看出,世界跳水仍然呈现群雄纷争的局面,除了中国外,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德国等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对中国队继续保持着威胁。而这些国家中,大多数都有“走出去”的中国教练的身影,其中,陈文波、童辉、马进分别担任美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的总教练。这些中国教练在国外受到重视,他们把中国跳水的成功经验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这说明中国跳水虽然一枝独秀,但其他国家仍在不断加大投入,积极追赶中国队。可以预见,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中国选手将面临更加强大的挑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