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相关活动 > 中国田径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田径 > 正文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很多世界知名运动员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他们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2003年,刘翔在世锦赛上取得110米栏铜牌,从那时起一支由五六人组成的刘翔科研课题组宣告成立,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翔之队”。
每次刘翔参加比赛,“翔之队”就会有专门人员在看台上用DV记录比赛全过程,“我们对刘翔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刘翔的跨栏角度和跨栏周期等数据,再交给孙海平教练,以掌握刘翔的状态。”,“翔之队”一名研究人员说到。
雅典奥运会期间,“翔之队”发现杜库雷中间的净跑能力惊人,即当其处于领先时,优势很大,但如果处于落后追赶的情况,就会心神大乱。“事实与预计完全相符,最终决赛,杜库雷在第9栏急于追赶刘翔,出现频率混乱并打栏的情况,在第10栏失去平衡。接着便是刘翔夺得奥运金牌,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利用科技手段追踪检测运动员动作特征,也应用到中国队的其他项目。跳水队采用了“跳水视频分析系统”,郭晶晶和吴敏霞出现了跳水不同步的问题,结果依靠科技手段,很快就找到了郭晶晶提前半步起跳的问题。本报记者 盖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