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王敬中
香港有百余年的赛马历史,被称为“马运之都”。相比赛马,马术在这里只算个“冷门”。然而,随着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的临近,香港马术已经走出“冷门”,正向“热门”挺进,这从市民报读马术学校的踊跃程度可见一斑。目前香港全部三所公众骑术学校名额全部爆满,轮候名单上人数超过一千,申请者大约要等上一至三年才能入读。
“香港将协办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消息在2005年公布后,引起了大众对马术的关注和兴趣,这也是申请入读马术课程人数飙升的重要原因。”香港赛马会屯门公众骑术学校马术事务主任赖国生告诉新华社记者,每当轮候者收到校方电话通知入学时,都表现得十分开心。
全港共有9所骑术学校,其中三所是香港赛马会设立的公众骑术学校,其余则以会员制运作。三所公众骑术学校分别位于薄扶林、鲤鱼门和屯门,它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相继成立。
“以前大部分香港市民只知道赛马,却不知道有马术这项运动。”自1994年起在屯门骑术学校任职的赖国生说,有鉴于此,赛马会成立公众骑术学校,协助提升市民对马术的认识。
屯门公众骑术学校的成年和儿童学员的比例大约为6比4;成年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当中以白领人士占多数。他们学习马术的目的以健体和减压为主,也有家长希望让孩子接触这项特别的运动。该校有超过70%的长期学员,当中有些人学习马术的年资达8至10年,已把马术作为一项长期运动。
经过赛马会多年来的推广,加上近期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宣传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赖国生认为,这促进了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相信未来将吸引更多人参与。他还表示,公众骑术学校的学费不算昂贵,以每周学习一至两次计算,成年人学费每小时300多港元,每月的花费大约为1000多港元,这对于很多市民来说都能负担得起。
据了解,学员由最基本的上马和下马学起,初学者最初由教练牵着马匹慢步走,上了几节课之后就可学习自己策骑。完成了一系列基本训练,学员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高级的课程,例如学习盛装舞步、跳栏等。
屯门骑术学校一向鼓励学员参加赛事,他们一年大约有10名学员参加在上水双鱼河举办的各项赛事,其中表现突出的都能拿到前三4名的成绩。
“其实我们不少学员已达到顶尖水准,可是他们的马匹却未必达到一样高的水平。比如说,即使以骑手的技术能跳1.6米高的栏,但马匹可能最高就只能跳1.2米,令骑手的真功夫难以发挥。” 赖国生认为,这成为了骑手在技术发展上的阻碍。他建议特区政府可考虑设立马术精英培训基金,给予学员购买优质马匹等方面的支持。
随着市民对学习马术的兴趣逐渐升温,骑术学校学额更是供不应求。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屯门骑术学校将增设十个马厩,使马匹数目由目前的68匹增加至78匹,以应付热切需求。其余两所公众骑术学校也计划增加一至两个马厩,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希望能让更多市民大众接触这项运动。
另外,各机构在马术推广活动上的积极性,也显示出由奥运会马术比赛带动的这股马术旋风的强势。三所公众骑术学校一直都通过安排开放让公众参观,作为推广马术运动的一种策略,结果参观人数逐年递增。自2004年起,校方每年正式接待的参观人次超过1.5万。“为配合奥运会马术比赛的举行,我们在最近二三年,由过去主要介绍学校设施和马匹种类,改为集中介绍马术运动,参观者的反应均非常热烈,”赖国生说。
另外,赛马会及其他本地马术机构也加强了马术运动推广的力度,例如在全港各区的运动场举行马术示范,又派出小马作为宣传大使,拉近市民与马匹的距离。积累了30多年马术推广经验的香港马术总会,更于去年和今年分别推出名为“认识马术”和“2008奥运马术比赛——香港盛事”的光盘教材,介绍马术和马匹的基本知识,以及奥运马术比赛三大项目等,以加深学生对马术的认识。马术总会已向全港约17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派发该套有关奥运马术的教材。
对于马术运动在香港的发展前景,赖国生充满信心地说:“我们预计这项运动将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多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大力宣传,大部分市民都对马术运动拥有基本概念,相信这项运动日后发展起来将更容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