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日晚,国奥“18+4”终极名单出炉,杜伊时代的红人朱挺、沈龙元被排挤出18人名单,传言中的王永珀、毛剑卿最终无缘,国奥球员的更替在短时间内悄然调整,杜家军与殷家班在人事中微妙地划出了界限。然而从国奥方面传出的另一种说法则表示,这份名单实则出自已退居二线的杜伊之手。名单究竟姓杜还是姓殷?也许,围绕国奥正式名单产生的过程,又将是一场管理层炮制的阴谋论粉墨登场。
低调出炉
在各方沉默中,国奥这份被修正的大名单终于出炉。
退居二线的杜伊远离国奥队,正在享受“情报员”的角色,现在的他对球队早已失去了发言权。而拥有“防守反击”性格的“铁蛋”作风一贯低调,对待敏感的名单话题,更是一躲再躲,即使在亲信媒体的追问之下,他也不得不含糊其辞:“这里有着严格的程序,我们本着对每个球员负责的态度去决定人选。名单出来后,我们会给大家一个解释。”
出乎寻常的低调,似乎与奥运即将开幕的高调气氛很不协调,本应被高度聚焦的国奥队反而成了大家不愿言及的话题。被调整出去的四名球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朱挺的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沈龙元的手机无人接听。
改朝换代?
国奥“18+4”大名单,一周之内出现的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杜伊时代的红人和绝对主力朱挺、沈龙元从旧版本的“18”被调整到最新的版本的“4”,从主力到替补,身不由己。
这是一个意外的出局,尤其是对于长期作为男主角的朱挺来说。在过去两届国家队之中,朱挺都是主力球员或者是主力替补,他参加了2007年、2008年的国字号所有正式比赛。就在6月份国家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之时,朱挺还是以首发身份出场。
不过,此次朱挺和沈龙元的出局也并非完全没有征兆,在同澳大利亚国奥队的热身赛中,朱挺在板凳上干坐了90分钟,而沈龙元则替补出场17分钟就被换下。
二人的出局,官方说法是“朱挺的身体竞技状态还不是最好,沈龙元的踝关节伤势影响了他的状态”。要想证明足协官方说法是否有水分,参照物是最好的例证,朱挺身体状态不好,总比长期打不上比赛的陈涛要好;沈龙元踝关节有伤,但他的17分钟表现却得可圈可点。杜伊时代的主力现在一下子被扫地出门,都给外界留下了“清洗杜伊痕迹”的印象。
“杜规殷随”?
不过与此同时,国奥的大本营还传出另一个声音,有消息称,殷铁生解释目前这份名单其实是杜伊早就定下的。也就是说,这份名单只是公布了杜伊真实的想法,跟殷铁生无关,跟谢亚龙无关,跟队委会无关,还是跟已被架空的杜伊有关。
名单究竟与杜伊有没有关系?这并非一个无聊的追问。杜伊在16日的炮轰中已明确表示:“我们都是棋子。你们中的有些人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人,却走了。”然而此时又能声称出自杜伊之手,只能让人感觉,杜伊与谢亚龙的暗战还在继续。杜伊训练场上撕破脸以进为退,在奥运到来前提前解脱自己,而谢亚龙显然不会让挂着总教练名义的杜伊一边拿着美金,一边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国奥的一切还保留着杜伊的旗号,这样一旦奥运出现崩盘,问责的对象还是杜伊。
(本报记者寇国莹)
国奥18+4名单
18人名单:
邱盛炯、刘震理、李玮峰、
苑维玮、冯潇霆、万厚良、
谭望嵩、吕建军、郑智、
赵旭日、周海滨、崔鹏、
蒿俊闵、姜宁、陈涛、
韩鹏、郜林、董方卓
4人名单:
沈龙元、朱挺、戴琳、张鹭
拍案
换人如换刀?
无论打着谁的旗号,人终究是换了。换人的正当理由大概有两个,一是身体状态不好、二是技术能力不符合要求,足协只说出了前者,大概后者也是隐而未说。殷铁生的防反战术和杜伊倡导的攻击型打法南辕北辙,而今国奥人员上的调整是否也预示着,奥运会赛场上我们将看到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国奥?
殷铁生的骨子里流的是防守反击的血液,从现有18人名单的选择来看,殷铁生留下的几乎都是技术全面、能够胜任多个位置的万金油,崔鹏、陈涛、赵旭日、蒿俊闵等中场球员几乎能胜任中场任何一个位置,而他们的留任同时也体现了殷铁生强调中场控制力的执教思路。
殷铁生在媒体前坦承:“我们的边路需要突破和进攻能力强的球员。蒿俊闵在边路的进攻能力应该是最强的,至于说他的防守,就看怎么用了,关键是要给小蒿明确的防守任务和职责。”按照他的说法,类型单一的沈龙元只有被放弃的份儿,沈龙元最大的技术特点是快速下底传中,而蒿俊闵既可以突破,也可以组织,还可以传中。
以蒿俊闵、沈龙元一进一出之例作为参照,不难想象,北京奥运会赛场呈现在人们眼里的将是与杜伊风格不同的国奥队,以往杜伊强调的边路进攻速度,将被边路突破、中路渗透所取代,殷家班对球的控制更强调地面,而非杜伊时代的快速推进边路传中。
两个教练,两个思路,人员更迭本应为正确的思路服务,但惟一值得怀疑的是,在目前国奥的复杂气氛中,这种疑似非正常的换人,能否起到换人如换刀的效果?
(本报记者寇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