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相关活动 > 中国国奥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足球 > 正文
不该
国奥比赛票有人加价200元
“黄牛党”倒票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有人卖就有人买,记者昨日在奥体售票现场看到一有趣场景,一远道来奥体购票的沈阳球迷不想排长队,求一有票球迷将球票转让给自己,对方回答是:“其他场次球票你多拿100元就给你,如果是中国队的比赛,要高出票面价200元,少一分不卖!”
倒票的不多,卖矿泉水、国旗的小商贩却比比皆是,卖矿泉水的商贩很大方,“一元一瓶!我们也不图什么利,大家顶着太阳来买票,为奥运加油,多不容易?你要是没零钱,就白拿两瓶喝去吧……”
中午时分,奥体售票口外的地面温度甚至逼近35度,骄阳烈日丝毫没有减弱购票者的热情,大伙有的顶着报纸折成的“遮阳帽”,有的撑着遮阳伞,有的自备板凳,可谓“票不到手誓不还”!
赞一个
票务经理当解说嗓子哑了
奥足赛门票销售前夜,沈阳奥赛办票务部经理侯鹏几乎一夜未眠,“奥足赛门票能卖出多少?说实在话,我心里真是没底!”
早上9点一开张,侯鹏心中所有的担忧与顾虑瞬间烟消云散。
人很多,却没有人拥挤加塞儿,沈阳球迷的素质与觉悟真是不一般!”侯鹏说,从事这么多年体育工作,但这一场景让他特别感动。
为加快球迷的购票进程,使大家少受烈日曝晒之苦,侯鹏顺着购票长队一路讲解,要大家提前想好所看的比赛场次,并准备好票款。
来回往返近5公里路,侯鹏的嗓子都说哑了,“我将大家四五人分成一组,简明扼要介绍购票须知,球迷真是配合,我讲话时,几乎没人打岔,大家有谦有让……售票口出票也快,售完一张票平均只须四五十秒钟,40人一轮次,不用十分钟就能换一班!”
厉害
父子买两张球票不过瘾
戴寿泉和儿子戴耀男是一对铁杆球迷,父子俩早上4点从明廉坐首发公交车来奥体排队买票,父子俩的奥运梦转眼间即“梦想成真”!
愿望实现得太快太圆满,使父子俩又产生了新的构想,“买两张球票不过瘾呢!我们早上已经买到了8月6日女足德国对巴西的球票,但还想看男足荷兰对日本那场比赛。”
服了
凌晨3时去排队还是晚了
昨日凌晨3时许,沈阳市民魏金焰来到奥体中心,“我觉得我来得就够早的了,没想到有人比我还早。”在魏金焰之前,已经有买票者在排队了。有的人在车里休息,有的人在自带的折叠椅上聊天、乘凉,有的人在打着扑克。“五六点钟,工作人员开始给我们排号并登记姓名了,我排了103号。”拿到号后,魏金焰的心里踏实了不少。此时,一些准备充分的排队者已经开始吃早餐了。“这附近没饭店,早餐都是从家带来的。面包、矿泉水什么的。”
感动
一家人赶路40公里来排队
在排队长龙中,单靠一个人体能消耗太大了,于是有的就是一家子人上演“车轮战”。在长龙边的一辆面包车里,一个不到四岁的小男孩亮亮躺在车座上,“刚刚站了好长时间,孩子有点累了,就带他到车里休息凉快一下。”亮亮妈妈说。
她指着远处队伍中的一个穿花衬衫的身影,“那是他爸爸,我们一家是从抚顺过来的,早上5点多钟就出发了。”
佩服
72岁老太顶着太阳不嫌累
72岁的苏桂珍家住和平区砂山地区,一早6时许就乘出租车来到奥体中心,“太火了,我准备不足啊,应该带个马扎,这不等了快4个小时,连号还没排上呢。”
她表示买票就是自己看,“我活这么大岁数能赶上在家门口开奥运,说啥也得看一场啊,不能白瞎了机会。”
有意思的是,临走时老人叫住记者,“你能给呼吁一下不,中午能不能有来卖盒饭的啊,光卖水不顶饿呀。”
记者 张松 闫柳 王琳 见习记者 寻锴本版图片由记者 张松 首席记者 王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