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相关活动 > 中国国奥队备战北京奥运会 > 足球 > 正文
戚务生当年的一句话,相信给很多的人留下过深刻印象,“我就比他(施拉普纳)强”。
但如今想起来,戚务生说这句话的时间还很需要“考证”:他是在“施大爷神话”顶峰时的怀疑,还是神话破灭后的落井下石?前者需要一种反潮流、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勇气,而后者不过是向一个被揭穿后的骗子脸上多吐了一口唾沫。
施大爷是中国足球“外国教练神话”的顶峰,他一根头发在春晚被冯巩和牛群(假)拍卖到十万元就是一个标志。在几乎所有人都深陷盲目崇拜之时,施大爷究竟吃过几碗干饭完全被忽略了。现在看他根本就是个“混子”——带德乙曼海姆队“冲”回德甲、夺得第六,他与后来的米卢、杜伊——世界杯上的“奇迹教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有意思的是,当年与施大爷同列为中国队教练候选人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年后执教中青队荷兰世青赛披荆斩棘的克劳琛……
遗憾的是,无论戚务生何时说了那句话,他都没能越过“只差一步到罗马”那道小门槛,他和苏永舜、高丰文等“前辈”一样,都亚洲区预选赛出线前最后一哆嗦时功亏一篑。施大爷神话转眼间像大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戚务生也没能证明他比施大爷强多少:施大爷亚洲杯拿第三、世界杯预选赛小组第一阶段即告出局;戚务生亚洲杯拿第二,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折戟沉沙。中国足球还需要敞开大门,需要职业化,需要“外国教练神话”。
历史从来不允许假设,如果戚务生率队一举冲进法兰西?那是否就没了后来的米卢,外国教练来中国也只能当助理教练,或者就像现在的杜伊那样做收集情报的顾问?历史从来就是这样,戚务生“失利”更坚定了中国足球请外国教练的决心。“二流货”霍顿冲击奥运会未果下课,也只是坚定了中国足球“请,就要请一流的世界教练”的决心。在最终请来米卢、终于捅破了中国足球“出线哆嗦症”之前,最有资格的本土教练金志扬也只有“临时替替班”的份;中国足球的历史从来都在不坚定中摇摆,米卢率队世界杯“270分钟不射”,几乎让中国足球对所有的外国教练失去信心;二流货阿里·汉率队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即栽在科威特脚下后,或之前,不知道朱广沪是否说过,“我就比他强”,但显而易见,没有阿里·汉的露怯,朱广沪根本没机会。
但不管朱广沪“几十年磨一剑,终于修成正果”是如何夹缝般难受、如何的不名正言顺,最重要的还是他没能抓住“为中国教练正名”的机会,不仅深陷力主他上任的官员于不仁、不义,而且还耻辱的创下了中国队亚洲杯小组赛即被淘汰的“最新低”。“人生能有几次搏”,不论朱广沪还是否年轻,后来出山的戚务生先后将几支俱乐部队“旧貌换了新颜”,不论徐根宝、沈祥福如何积累了丰富经验,你失去了一次“搏”的机会,就“机不再来”了。更重要的是,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教练,中国教练带队连亚洲杯小组都出不了线,“马尾提豆腐——根本提不起来”,谁还敢再用?
按中国足球的历史轨迹,是还轮不到“铁蛋”殷铁生“登基”的,但天有不测风云,谁让“世界第九大教练”杜伊弄出了那么多“门”,客场两连平,主场两连输,而且据说还“不听话”,你不下课谁下课。外国教练的“地狱”就是中国教练的天堂,反之也是如此,“铁蛋”突然无情的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如果正儿八经的在中国教练里选,能选上他吗?但杜伊紧急下课,中国足球已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乱不择妻,“铁蛋”连个“嫁妆”都没有就上“轿”,还执行主教练,听上去和“童养媳”似的。
中国足球已顾不了那么多了,“铁蛋”也没有必要去耍那些花架子,去要什么名份,去与杜伊比工资待遇?他甚至都需要把“我就比他(杜伊)强”那样的话留在肚子里,他最需要的是率队去创造新的历史。这其实很容易,打破大赛“零进球”就易如反掌,如果再小组出线,或拿了牌?“铁蛋”甚至可以成为埋葬“外国教练神话”的第一人。当然,双刃剑式的危险也是秃头上的虱子:“铁蛋”再栽了,中国教练就连“童养媳”都不如,就只有当保姆、给人提鞋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