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奥运采访组北京报道
作为只供各国运动员和奥运官员休息、交流的居所,奥运村对于平常人而言是很神秘的。奥运村里究竟是什么样子?奥运村会为运动员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会凸显哪些中国元素?7月27日奥运村开村当天,记者走进奥运村进行了一番走马观花。
-村里劲吹“中国风”
北京的奥运村除了按照国际奥委会技术手册的要求建设外,在确保运动员休息的基础上,也尽力体现中国特色,让运动员在休息、交流时,感受悠久的中国文化。
运动员公寓小区的大门上悬挂着“国奥村”的金字红底牌匾,大门上则配有仿青铜的中式雕花。运动员公寓楼体主色是“北京灰”,底层还配有原木做成的院墙。木质长椅、棕红色的中式灯柱以及雕有龙纹图案的石墩点缀在茵茵绿草之中,精美而不繁复;栽有睡莲、荷花以及芦苇草的池塘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在升旗广场北侧的商业街里,中文学习区和民间手工艺展示区让人驻足。奥运会期间,中文学习区每天下午将举办一场讲座,有中国服饰、中国音乐、中国剪纸等主题。而民间手工艺展示区,届时会邀请几十位民间艺人展示剪纸、年画、风筝、刺绣、脸谱等中国民间手工艺。
-奥运村里机关密布
如果没有向导,你进入奥运村住宅公寓后就像进入了一个高档社区,或许看不出这里有多少特别的内容。其实这里机关密布,很多高科技都用于这个住宅区域了。
走在奥运村里,视线所及的甬道两侧,全部是太阳能节电路灯,楼里外的垃圾桶也全部由环保纸制成。这些小小细节无不透出奥运村的“环保”主题。村内的楼号,门牌号与路标均采用中英双语标注。虽然有些楼只有六层,但依然设有电梯,据说是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
洗澡水等一次性生活用水被收集起来,经过处理之后用来冲厕所和浇草坪,夏冬两季还分别作为空调冷却水和冬季供暖的热源水;墙壁利用新型材料,冬暖夏凉;集中式采暖、经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直饮水系统、除尘、降噪、保温的窗式微循环系统,不少科技元素都是第一次在这么大规模的楼盘中运用。各单元出入口、电梯、主要道路、地下停车场等都有监控摄像头;每户都设有周界防范与入侵报警系统,发生意外时,报警系统自动联动周围的监控摄像头进行监控,同时发出报警信息提示值勤人员;每户都备有智能卡系统,重点地段道路还有电子巡更系统。
-服务无微不至
奥运村共有42栋住宅楼。运动员公寓为6或9层的永久建筑。整个奥运村可提供客房9000多间,可同时容纳17000多人居住,而北京奥运村将接待的运动员、随队官员数量为16000人。
如此多的房间数,如此多的住宅楼在赛时就犹如42个独立的宾馆一样,提供运动员日常各种各样的服务。服务的管理尤为重要,村内的12个居民服务中心就是为这些住宅的村民提供服务的中枢系统,它肩负着前台服务和提供相关信息。
服务中心有大量的物资储备,村内物流对接服务中心,运动员的大量需求通过服务中心处理。12个服务中心中有3个是超级居民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投诉处理、“以脏换净”等服务,这里有休息区,电视室、冰块医疗提供点24小时开放;商务中心提供传真、打印服务。另外,超级居民服务中心还提供电子游戏室和网吧,从早上8:00到晚上24:00开放。
每栋建筑有50名类似前台的服务人员,其中合同员工有10人,其余40人属于志愿者,按照这个人数计算,整个村子最基层的公寓服务人员达到2100人。
-运动员公寓温馨简洁
走进运动员公寓内,“中国风”看起来比外面浓郁得多,每户门口的把手都刻成了象征中国的“龙”形图案。屋内的摆设也具有中国风情———有民族特色或城市风情的挂画,立柜上是陶制和瓷制的小摆设,看上去挺温馨,而且不落俗套。
记者参观了一个运动员公寓,这是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面积将近90平方米,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桌子是同居队友玩牌的必要设施。按照标准,奥运村为运动员提供的是1米宽、2米长的床,但服务人员说:“姚明睡的床加长后可以达到2.4米,如有特殊需求,还能加得更长。”
运动员公寓里缺少两样东西:一是厨房,二是浴缸。根据组委会方面的说法,奥运村餐厅24小时供应食物,而且以西餐为主,运动员公寓自然不需要厨房,不需要自己在屋里做东西吃。运动员公寓的所有房间都只设淋浴装置,因为这样一来比较卫生,二来也可以节省水资源。
总体上说,运动员的房间布局非常简洁。据服务人员介绍,房间没有安装电视,也没有宽带,但是房间可以提供无线上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