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邹晔北京报道
“我有名字啦!我有中文名啦!”安泰福和张快乐,分别来自英国、美国的两位村民拿着中文老师给他们写的中文名字,兴奋地说。未来一个月里,奥运村国际区的中文学习区,将看到更多挥毫泼墨学中文的老外村民。
“不多谢”
昨天,当记者来到中文学习区时,老师正在给昨天的第一批客人上中文课。对于中文基础只有“你好”、“谢谢”两个词汇的老外,为了激发他们学汉语的兴趣,老师会首先根据他们名字的发音,给他们取个中文名。“我们一般根据他们名字的发音,选一些吉祥的字。”同时,学习站里还准备了百家姓的介绍,让很多国际村民倍感新鲜。
昨天的中文课上,老师教给他们的第一个词就是“多谢”。“除了‘谢谢’,我们还可以说‘多谢’。”老师一边讲解着,旁边的液晶显示器上,就会出现汉字、拼音和英文注解。“别人说‘多谢’的时候,我们应该回答‘不客气’。”课程一下加深了不少,这几位上了年纪的学生一下还反应不及。当老师说“多谢”时,他们不假思索地蹦出一句“不多谢!”令人忍俊不禁。
“从7月22日试开村的每天3、5个人到现在每天都有十多个。”学习站副主任李蜀丰介绍说。“科特迪瓦代表团团长爱莎·艾米拉已经在我们这预约了一个月的课程,打算每天来学习一小时中文。”
“巴西好运”
应巴西国家电视台记者的要求,志愿者马增斌泼墨挥毫,给客人写下了“巴西好运”四个字,令他们爱不释手。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的马增斌,从大学起开始学习书法,昨天原本只是来中文学习站串门的他,不料却大受欢迎。“我的服务岗位是奥运村里的医疗站,现在因为入住的人还不多,今天路过这里就过来写几个字。”取一个中文名、写几笔毛笔字,中文学习站让运动员在收获鲜花和掌声之外,更收获一份特殊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