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阎涛 张利 陈威华
见到丁百之,她正在紧张地安排奥运村首场晚间文艺演出,“精心准备了七年,终于快盼到奥运开幕这一刻,奥运村里的文艺活动安排一定要让各国运动员感到轻松愉快,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
“7月27日到8月27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奥运村不仅要要成为各国运动员和官员在北京的新家,而且要在这个新家里感到不寂寞,感到主人的文化魅力和热情好客。”丁百之告诉记者。
奥运村是北京奥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陆续入住。连续一个月安排这么多外国朋友的文化活动,对于奥运村文化活动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年多前调到奥组委担任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的丁百之,此前担任北京电视台的副总编辑,在业内早已是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的“大腕”,奥组委组织的奥运口号发布活动、吉祥物发布活动、火炬路线发布活动和近三年来的奥林匹克文化节活动就是出自她和她的团队。奥运村运行团队成立后,她又担任了奥运村文化活动团队的副主任,具体负责整个奥运村的文化活动安排。
“奥运村文化活动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晚间广场文艺演出;二是一系列文化展览;三是互动性的文化展示体验活动。让外国运动员在不出村的情况下就能‘品尝’到中国文化。”丁百之告诉记者。
“升旗广场的晚间文艺表演活动是一个比较精彩的环节,几乎天天都要举办,每场在1个半小时左右,在前几天测试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先期入村的外国代表团。演出的内容安排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晚的演出基本以一个专业文艺团体为主,几十个文艺团体参与,内容上东西方风格相结合,汇聚各国的艺术风情,以舞蹈、杂技等中国特色文艺节目为主,加强场上互动,随时邀请场下观众加入演出。”丁百之说。
在27日首场的表演中,记者注意到整个演出照顾到了外国运动员和官员的习惯,主持人均能使用流利的双语主持,外国歌曲演唱穿插于中国舞蹈、歌曲之间。“演出的节目虽然很多,但每晚都会有主题,首场演出的主题就是北京欢迎你,以后的主题还有‘五洲风情’,‘有朋自远方来’等,不同的主题节目将使各国运动员尽享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欢乐。”丁百之告诉记者。
奥运村内的雕塑展点缀在村内各个角落,丁百之告诉记者:“50多件作品都是从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中精选的,这些由青铜、铁、不锈钢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风格多样、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中国人民期盼奥运的精神风貌,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文奥运’的内涵。”
互动环节的文化展示体验活动是此次奥运村固定的文化活动安排。丁百之介绍说,25位中国民间艺术家在奥运村国际区商业街集体亮相,向各国运动员展示皮影、彩绘泥塑、风筝等中华民间手工艺术瑰宝,外国运动员如果愿意,也可现场学习制作。参加此次展示活动的民间艺术家,都是民间艺术不同领域内的能工巧匠和领军人物,代表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水准。
“中文学习是奥运村文化展示的一个特色,”丁百之介绍说,“汉语是当今世界流行语言体系中最大的一个分支,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外国运动员对汉语有种神秘的感觉,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当场安排学汉语、写汉字的互动课程。这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特色,前几届奥运会都没有安排这样的文化活动。”
记者在奥运村内的中文学习区看到,5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被装饰得极具中国特色,墙上的中国结、京剧脸谱、国画,书桌上的文房四宝,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学习汉语的图书,处处显示着中国元素。这里不仅向各国运动员和官员教授汉语,还提供各种中国文化体验,已经成了一个奥运村内的“中国文化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