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日近,“鸟巢”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之地。无论阴晴,不管昼夜,南来北往的人们,总是想尽办法一睹其芳容。
“鸟巢”由现代高科技编织而成,近10万人的超大容量,异乎寻常的钢结构支撑,大气磅礴的巨型网状外观,使其成为奥运场馆的标志性建筑;“鸟巢”也有其返璞归真的另一面,一池碧水映衬,水面上荷叶连连、芦苇轻摇,透过水域看“鸟巢”,颇有都市乡村的味道。
有了这样好的场馆,我们还需要什么与之相配?
一流的场馆,应有一流的服务。“好运北京”中国田径公开赛期间,我曾走进“鸟巢”。由于过去多年采访田径赛事的缘故,我对“鸟巢”的跑道、看台、体育器材、现场解说、运动员与观众的互动,格外留意。一天的赛事看下来,国内主办田径赛事的专业化程度,“鸟巢”场馆运行团队的高水平赛事服务,都令我有耳目一新之感。单以场馆运行团队的服务来说,懂得适时推介运动员、普及观赛常识,懂得赛事间隙巧妙暖场,懂得为需要帮助的不同人群提供周到服务,都是以往无法想象的进步。
感谢“鸟巢”,感谢奥运会,以往国内赛场硬件尚可、软件不足的“软肋”,正在国内办赛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逐渐得到改善。
一流的场馆,更应有一流的观众。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尚有差距。“好运北京”中国田径公开赛期间曾出现过这样的一幕:有刘翔参赛的场次,观众便热情高涨;刘翔一退场,看台上立刻就变得冷冷清清。有人就此总结,此次来看田径赛的人,有一半人是为了看“鸟巢”,还有一半人则是为了看刘翔。
田径是我国的弱项,国人还没有形成观看田径赛事的传统。10年前,中国人对田径的了解,停留在“马家军”的屡建奇功上;10年后,中国人对田径的关注,似乎只剩下一个刘翔。试想,如果国人一直以此种心态期待刘翔再续传奇,刘翔何以减压?“鸟巢”田径赛场良好的观赛氛围又何以形成?
作为国家体育场,“鸟巢”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足球赛事的举办地。“鸟巢”的特殊地位、特殊影响,决定“鸟巢”里发生的一切都将被放到聚光灯下。由田径赛事推及“鸟巢”举办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国内观众该以何种心态、何种表现出现在“鸟巢”?日前发布的“北京奥运观赛行动倡议”给了我们最佳答案:友爱,对每一位宾客微笑;尊重,向每一面国旗致敬;热情,为每一次拼搏喝彩;优雅,欣赏每一个过程;包容,接纳每一种差异;文明,带走每一片纸屑。
“鸟巢”的落成,凝聚了太多人的智慧和心血,无数设计者、建设者的辛勤付出,赋予了“鸟巢”鲜活的生命。而万众瞩目的“鸟巢”能否在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坐标上留下永恒,还要靠每一个走进“鸟巢”的人,以得体表现赋予其更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更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