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话
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你的奥运梦想是什么?我能为奥运做点什么?北京奥运会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人们心里有许多话想表达。为此,我们开辟“我心中的奥林匹克”系列访谈专栏,连续刊发中国奥运先驱的后人、北京市民、火车司机、环保人士、著名运动员、中学生等有关人士的访谈,以表达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邀请世界各国的选手参加?”这三个简单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可是在100年前,这是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的三个梦想。
1907年10月24日,中国奥运的首倡者、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中学堂校长张伯苓最先表达了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愿望。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早已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已经全面而深入地融入奥运,融入世界,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列。感受这沧桑巨变,回忆起祖父的“奥运三梦”,张伯苓先生的嫡孙、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心潮难平,感慨万端。
“我相信,你们每个人看了《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这本书后都会感到鼓舞,从中感受到一个充满激情和信念的人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竞技体育,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这样高度评价张伯苓。谈起祖父,张元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祖父是旧中国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理解最深、呼吁最早、实践最多的人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如何改变国民素质。他提出,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整;体育不是为了几个运动员,而是为了全民族的素质。作为教育家,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把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人。祖父及当时的那代人为奥运精神在中国的传扬,为中国的体育教育,做出了卓越的开拓性贡献。他的许多观点,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和体育事业,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
在张元龙心目中,祖父张伯苓不同于一般的体育工作者,他不仅是奥运的传播者,也一直践行“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体育教育理念,为发展我国近代体育事业大声疾呼。张元龙说:“祖父是个实践家,他担任过历届各式各样的体育协进会的主席、负责人,做过总裁判。要知道,做裁判是很艰难的,当时都说英文,那个时候也有‘黑哨’。在当时,为推动体育事业,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兢兢业业。”
祖父的思想和事迹深深影响了张元龙,他的心里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奥林匹克情结。谈到即将来临的北京奥运会,张元龙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奥运会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世界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如果没有13亿中国人的参与,是非常不完整的。奥运会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我们拥抱世界、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最好契机。因此,每一位中国人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遇,都渴望藉此为国家、为奥运贡献绵薄之力。”
“奥林匹克重在参与,每一个参与者都是胜利者。”张元龙说,“在追逐奥运梦想的过程中,在申办和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展示了中国人积极参与、乐于奉献的精神,用生动而充分的事实证明,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中国是正确的。”
奥运会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也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对此,张元龙说:“作为体育的盛会,世界的节日,奥运会带给我们许多欢喜和愉悦。但是,奥运会也发人深思,让我们产生一种忧患意识。比如,在奥运会28个大的体育项目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现在只是‘拿来主义’。所以,当别人问‘你的奥运梦想是什么’,我都会说,在未来的奥运会中,我希望看到一些体育项目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祖父的奥运三梦想变成现实,历经了漫长岁月,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代不同了,中国在快速发展,民族正走向富强。我坚信,北京奥运会将成功举办,我的奥运梦想成为现实也将为时不远!”张元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