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科技保证绿色奥运
围绕绿色奥运的承诺,奥科委与奥组委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努力,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支持北京奥运工程,积极采取环保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初步统计,在奥运工程中,采用的环保项目约190多项。其中环境与生态保护77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园林绿化、环保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几个方面;水资源利用及中水处理利用11项技术;绿色建材应用46项;环保技术及产品应用57项。其中,《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是国内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价论证体系,已成为奥运场馆的招标参考文件之一。
另外,北京奥科委先后组织了绿色材料与绿色奥运展示研讨会,奥运工程建设能源环保展示推介会、奥运场馆节水型厕具展示推介会等专业性的展示推介活动。仅在奥运村和国家体育馆建设中,分别应用了36项和26项先进技术,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奥运村在国内首次使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6000万度的电力,并且使奥运村居民远离噪声、烟气排放的污染。
“国门第一路”变花街
机场高速路被称为“国门第一路”,是奥运期间国内外游客、运动员及官员进出中国的主要通道。据了解,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7月初就开始从京郊各大苗圃基地调运了约220万盆的奥运花卉。现在,机场高速路及T2、T3航站楼的花卉布置工程已经全面完成。
除此之外,在奥运场馆周边以及长安街沿线等地还能看到许多以中国古代发明、体育运动造型以及包含北京奥运元素的立体花坛。
一千多移动厕所到位
移动厕所也是环保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从北京市市政管委获悉,在先期设立993个移动厕位的基础上,根据场馆周边的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又追加设立了200个厕位,使移动公厕位达到1193个。经过对临时卫生间的技术性能、特点和临时卫生间的外观、配置及安装是否达到卫生、环保、节能等的检查,目前这些临时卫生间已经全部配置到指定位置,进入奥运赛时运行管理阶段。B05a 晨报北京7月31日电 首席记者迟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