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我省一名小营员还是奥运火炬手
“我到了!”昨日中午13时,记者接到邯郸一中申于安的短信,作为河北省仅有的两名营员之一,16岁的申于安首先到达了青年营,“我还带来了邯郸的黑陶笔筒做礼物。”申于安说,笔筒是手工制作的,是从邯郸峰峰买的,代表当地的一大特色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等外国营员来了将进行交流。
14时30分左右,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郭蒙在妈妈的陪伴下姗姗来迟,“我带的东西很多,带来了很多剪纸。”17岁的郭蒙短短的头发像个小男孩,“另外一个河北的营员来了吗?他还比我小一岁呢,是我弟弟呢。”刚到营地的郭蒙就迫不及待地想认识同来自河北的申于安,在营地入口,在记者的引见下两人见了面。
17岁的郭蒙还是火炬传递石家庄站的159号火炬手,刚结束火炬传递,又入住青年营,郭蒙有些激动,“我越来越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在奥运圣火的感染下让自己做得更好。”
来北京之前,郭蒙一直在看一些介绍中国的材料,以便在青年营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作介绍,“她的外语没问题,平时就和说自己的母语一样熟练,她主要补充了一些具体知识,以便更好地向外国朋友介绍。”郭蒙的妈妈梁立敏告诉记者,郭蒙曾获得全国优秀特长生河北赛区一等奖、全国青少年口译大赛高一组一等奖。
-小小青年营内感受奥运村待遇
走进现在的101中学,全景式的景观设计理念,让青年营的标志以各种形式装点着整个学校,明显感觉学校的影子渐渐淡去,学生宿舍被改装成营员之家,各项用具配备齐全,操场、用餐区装饰一新,而学校原有的各教学楼也根据青年营活动的设计变为功能各异的场馆,艺术活动室、科技馆、小型露天广场等一应俱全。
青年营营员分组和分宿打破了洲际和国别界限,各组和各宿舍内都将中外营员穿插搭配,10名中国残疾人营员也穿插编入各组中,郭蒙被安排与非洲的莫桑比克、美洲的苏里南、大洋洲的瑙鲁的营员住在一起,“他们4号才到,现在是我一个人住,不过我已经认识了很多别的地方的朋友了。”郭蒙说,设施齐全是在青年营营地的第一感觉,称它为一座微型青年城一点都不为过,路上到处是中英法三种语言标注的指示板,综合服务站里有通信站、邮局、奥运商品专卖店,还有一个货币兑换场所,在这里能兑换16个国家的货币。
身在其中的营员们在营区还能感受到奥运村的待遇,营区的小路上到处可以看到鸟巢形状的路灯,据介绍,目前这种灯除了青年营外只有一个地方有,那就是奥林匹克核心区的大“鸟巢”———国家体育场。同时,在营区内的邮局,营员们还可以提前购买北京奥运会的各种明信片,然后选择在8月8日从“鸟巢”或者“水立方”寄出带有场馆邮戳的明信片。据悉,同样的待遇也只有在奥运村内才能享受到。
而作为首届邀请残疾人营员参加的青年营,昨日10名中国残疾人营员也已到达营地,来自山东的营员告诉记者,青年营在营地设施的设计上做了很多人性化设计,无障碍通道在营地内随处可见,即使房间内也有各种人性化设施,让人感到特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