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黄维)66名运动员,7名科研医务人员,20名教练员和122名裁判员。这是上海体育备战北京奥运大考的第一份答案。上海市体育局昨天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上海体育健儿出征北京奥运会的目标,是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及参赛人数、奖牌数、金牌数全面超越上届的“三超越”。目前,参赛人数的“超越”已经实现。
据介绍,在中国代表团639名运动员中,上海选手人数占十分之一,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三,仅次于广东(76名)和辽宁(74名)。
在上海奥运健儿中,男女选手分别为39名和27名,他们分布在19个大项的23个分项中,其中马术、棒球、摔跤、拳击等4个大项均为首次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为25.46岁,39岁的射击双多向飞碟运动员曲日东是队中的“老大哥”,年龄最小的则是女子自由泳新星唐奕,今年还未满16岁。
尽管参赛人数占优、年龄结构合理,要实现奖牌数、金牌数两大“超越”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韩秀芳冷静地分析道:“上海奥运项目仍存在底子较为薄弱的事实。上海选手在以往6届奥运会上共获得6枚金牌,平均1届仅1枚。在本届奥运会中国具备优势的29个分项中,上海只有5个;在45个具有潜在优势的小项中,上海只有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