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报记者 汤伟
在7年的奥运筹办过程中,北京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好处?有没有兑现“节俭办奥运”的承诺?对于外界的诸多疑问,北京奥组委及北京市有关官员进行了解答。
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刘志介绍,从目前看,奥运场馆投资预计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占一半,另一半资金来自社会的融资,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捐赠。这些投资包括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11个、建设临时性场馆8个,改造独立训练馆45个,这些场馆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新建或改扩建的。
而自2001年以来,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约2800亿元,其中,城市交通累计投资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85亿元,水资源建设累计投资161亿元,城市环境建设累计投资172亿元。刘志说:“其中一些项目,比如地铁5号线、机场客运专线、官厅风电场工程、酒仙桥、吴家村等6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都是北京‘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原定在2010年完成,现在提前完成了。”
北京7年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算不算节俭?对于这样的疑问,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回应说:“衡量这2800亿元人民币花得是多还是少了,我觉得不能只从数字上来看。节俭不节俭,不能看支出的绝对额,而是要看支出能产生多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