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轻云淡,蓝天白云。
“你来得真是时候,前两天北京一直下雨。”昨天,当我拖着行李抵达位于北二环安定门附近的宝景大厦时,已有不少外地媒体的同行先期抵达。
走进房间,上海《新民晚报》的两位女记者已经入住。这间公寓式酒店房间里,到处是散落着的电脑网线、电源线,早我一天到达的她们,已进入工作状态。“您的房间共有6个宽带接入口,两个在客厅,其余两个房间各有两个宽带口。上网的IP地址需要重新设定,新的地址贴在你们各自的床头。”带着总台服务员的叮嘱,进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定电脑。将IP地址、网关、DNS首选与备选的数据重新一一设定,调试后,浏览器一下子打开了。OK,在这24天里,这间小屋就是我的办公室啦。
原以为,自己来得早,没想到,全国各大媒体打前站的记者,都已早早进驻北京。《春城晚报》的??昆雅,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曾与我住一屋,此次,她们单位派了6位记者进京采访。而国内众多媒体都采取了这种“组团采访”的形式报道奥运会。新华社更是兵多将广,此次出动284人,其中,从事报道的记者达到200多人。每次采访国际大赛,都是一场“新闻大战”,但这种集团军作战的架势,只在北京奥运会看到。
尽管奥运会还没开幕,但各路记者已活跃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探访奥运村、踏看比赛场馆线路、感受京津高铁开通后带来的“风速”,甚至,跃跃欲试“混”进开幕式彩排现场探个究竟。
北京奥运会,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媒体更是高度聚焦。而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已不仅仅局限于赛事本身。非注册媒体中心,每天不间断的新闻发布会,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
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说是一场比赛,对媒体而言,也是一场竞赛。
(本报特派记者单红北京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