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奥运会日益临近,有关首枚金牌花落谁家的预测,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今天一条《奥运首金预演暴露隐患,决赛或无法按时开始》的新闻,闻后不免让人担忧。
按照北京奥运会赛程推算,首金将产生于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国射击队派出了卫冕冠军杜丽和赵颖慧组成的“双保险”参赛,志在必得。按规程,这项比赛的预赛在8月9日上午9时45分结束,10时30分进行决赛,其间相隔仅45分钟。这期间,8名决赛选手不仅要进行严格的服装检查、上下楼层的转场、检录、换鞋、试枪等环节,45分钟时间显得十分吃紧,而1日预演的过程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就意味着,10时30分决赛第一枪有可能无法按时打响,后果不言而喻。
当然,如果我们事先把方方面面的环节考虑得更全面细致一些,把预案做得更充分周到一些,比如在转场耗时上,尽量做到快捷省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了然于胸。一句话,一切要防患于未然。
在这点上,国家体育馆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崇。据该场馆主任李国今天透露,为确保奥运期间“零失误”运行,他们已准备了200多项应急方案,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发生紧急事件时的疏散问题。为此,他们在硬件和软件上都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增加疏散通道、设立100多人的紧急疏散引导员等。他承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有能力在8分钟内将场内2万人全部疏散。
细节决定成败,有备方能无患。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刷新纪录、书写辉煌、演绎经典令人鼓舞,但作为主办者,确保赛事的安全、顺畅和万无一失,则同样是居功至伟。坦白讲,我们参与奥运筹办的所有工作人员,7年艰辛,不就是为的这举世瞩目的16天吗?
文新集团特派记者季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