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犀利翻译亲历13届奥运 北京申奥失败成功均在现场(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9:56   广州日报大洋网

  关于奥运会

  家族血缘注定与奥运结缘

  记者:您第一次做首席翻译官是在什么时候?

  比尔:我当过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MIIS)翻译研究生院院长,做了14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我就在那个职位。当时洛杉矶奥组委正在寻找首席翻译官,他们打了电话给我,我就找了时间去看了看,就在那届,我当了首席翻译官。

  记者:您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68年,自此以后你就和奥运结缘了。您能讲讲这些年的故事吗?

  比尔:当然。第一次是1968年在法国举行的冬奥会,之后就是1984年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了,除了中间有两届没参加,剩下的我几乎都参加了,我一共参加了13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我第5次做首席翻译官。下一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冬奥会,我也和奥组委签订了合同。北京奥运会将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温哥华冬奥会则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都74岁了,再干这个,工作量太大了(笑)。

  记者:您曾经说过,奥运会(的工作)是您经历过的最难应付的任务,为什么?

  比尔:奥运会翻译涉及大量的运动术语,还有许多医疗和科技方面的词汇。每一个翻译都要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场馆里,进行合适而准确的翻译。每天下午,我们都要碰头,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务。比赛开始后,按照我的经验,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时~11时。另外,奥运会就像一个小联合国。许多运动员不一定说得很好,你需要去猜他们说什么。而且,我们还有大量的文字翻译工作。我曾经形容,这就像冰舞里的“勒兹三周跳”一样困难。

  记者: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会选择奥运会呢?

  比尔:我来自一个奥运家庭。我的父亲是100米和400米的国际冠军。我的母亲也从事相关的工作。所以,我的家族血缘决定了我要从事与奥运有关的工作。我生在德国,并在德国长大,但是我的母亲是法国人。奥运会对于我来说,不只是职业任务那么简单,我还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在里面。

  记者:这些年参加奥运会,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和读者分享一下吗?

  比尔:(笑)现在还没有,比赛还没开始呢。但我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不那么好笑。1988年汉城奥运会,本·约翰跑出9.79秒的成绩获得金牌,但是后来发现他的尿样呈阳性。那天,奥组委一直在开会,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3时。第二天早上9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取消了他的成绩。1998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发生时,我刚刚离开了我的办公室。第二天我回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窗户都没了。我希望这届奥运会结束后,我可以给你讲一些好的故事。

  关于个人

  我曾经是专业的马术运动员

  记者:您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呢?

  比尔:我最喜爱的运动是马术,我也曾经是专业的马术运动员。这是我最喜爱的运动,也是我第二专业。我还喜欢踢足球,还喜欢看排球、篮球。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中国呢?

  比尔:这是我第六次来中国。第一次时,是2005年,是为了其他的事情来的。但那次,我和北京奥组委的人见了面,做了幻灯片演示来介绍奥运会翻译方面的情况。2007年1月份,我知道自己成为了首席翻译官。2007年是来中国最多的一次,来了3次。今年4月份时还来过一次。

  记者:对北京的印象怎么样?

  比尔:去年我们来中国时,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西安、桂林……桂林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年4月份我们来的时候,还去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关于中国的建筑、历史,我们都可以在西方的博物馆里看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来到这里去了解。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他们也想来了解。现在,是时候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了。来到这里,你才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是超出想象的热情和友好。

  人物档案

  比尔·韦伯(Bill Weber)(见上图)自1984年以来曾担任过洛杉矶、亚特兰大、悉尼夏季奥运会以及盐湖城冬奥会的首席翻译。他还曾是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MIIS)翻译研究生院院长。该研究院号称世界翻译官的摇篮,每年为美国CIA和FBI培养出大批人才,却鲜有人知道该院还与奥运会有着深刻的联系。比尔·韦伯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李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焦点专题

新闻排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