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声玉振”指中华民族“协和”理念
奥运颁奖仪式音乐由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和退场音乐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颁奖音乐在颁奖过程中播放,作曲家谭盾完美地结合了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磬的激越之声,融合了《茉莉花》曲调,营造出运动员接受加冕时庄重和神圣的氛围。“金声玉振”指中华民族的“协和”理念。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特派记者孙嘉晖)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及体育展示标志音乐如何体现“中国风”?昨天,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和作曲家谭盾接受了记者采访,披露了其中的中国文化内涵,颁奖音乐完美地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融合了编钟与玉磬的激越之声与“茉莉花”曲调,音乐气势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上海豫园一块牌匾给谭盾灵感
据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的介绍,奥运颁奖仪式音乐由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和退场音乐四个部分组成。标志音乐将在颁奖仪式开始前奏响,长约25秒。记者在采访时有幸地听到了这段音乐作品,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相互交融,并融合交响乐的演奏,形成了“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入场音乐在获奖运动员入场后奏响,此版入场音乐采用交响管乐配器,节奏鲜明,给人以欢快、激奋的感觉。颁奖音乐在颁奖的过程中播放,创作者谭盾完美地结合了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磬的激越之声,融合了《茉莉花》曲调,营造了运动员接受加冕时庄重和神圣的氛围。而退场音乐则曲调欢快、轻松,节奏明快。
据了解,标志音乐是由作曲家谭盾创作的,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灵感来源的故事。当时,谭盾在上海豫园喝茶的时候,发现一块牌匾上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大字。他经查找资料发现,“金声玉振”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协和”理念。原来,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提出了“金声玉振”,即世界的未来最终会是协和地发展的。谭盾认为,“金声玉振”恰恰契合了奥运会这一盛事,世界各国人民齐聚北京,铸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辉煌。
成立世界上第一支玉磬滚石乐团
为了创作颁奖音乐中的玉磬音乐,谭盾还专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支玉磬滚石乐团。而乐团演奏所用的玉磬,是在今年用安徽的灵璧和湖北荆州采集的玉石精心设计的。“我们这一套专门为颁奖设计的玉磬,跟2400年前的原件编钟的声音结合起来,这真是‘金玉良缘’。”谭盾笑着对记者说。而 “金声玉振”的音乐效果与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
而之前被广为关注的《茉莉花》中的几个选段果然被融合到颁奖音乐中。颁奖音乐开场,在运动员最为辉煌的那一刻,奏响的是《茉莉花》的原声,然后就立刻转为荣耀、高贵、礼仪的状态,进入了“金声玉振”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具有中国符号、中国民间特色、中国人精神传统体现的一种音乐符号,群策群力经过领导和群众的大量征集,《茉莉花》是最好的代表。”谭盾解释说。
入场音乐是由管乐艺术家王和声创作的,音乐采用交响管乐配器。王和声在进行曲里巧妙地把中西元素结合,这是对传统进行曲的一个巨大突破。“我的灵感来自于我在执行任务中的国家荣誉感。运动员获得了荣誉,国旗在乐团的伴奏下升起,所以这种感情是无法替代的。”
另外,奥运会、残奥会体育展示标志音乐由瑞典音乐家罗伯特·威尔斯与谭盾合作创作完成,作品“中西合璧”。据悉,体育展示标志音乐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比赛现场,如比赛开始前大屏幕的宣传片、运动员上场、比赛转场以及运动员下场等多个环节播放。颁奖仪式音乐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302场、残奥会472场,共计774场颁奖仪式上使用,体育展示标志音乐将在奥运会、残奥会比赛现场播放。